强兵猛将


   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áng bīng měng jiàng
成语注音 ㄑ一ㄤˊ ㄅ一ㄥ ㄇㄥˇ ㄐ一ㄤˋ
成语简拼 qbm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strong men and fierce chieftains(strong soldiery and able leader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文芸看看手下虽有强兵猛将,无奈这阵围在关前,不能攻打城池,徒自发急。”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


成语典故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健。~人。~力。~大。~劲。刚~。富~。列~。~弩之末。年富力~。 程度高:~手。~烈。~酸。能力~。 胜过,优越,好:~干。争~好(hào )胜。 有余,略多于某数:~半(超过一半)。 使用强力,硬性地:~占。~加。~攻。~悍。~横(hèng )。~梁(强横霸道)。 着重,增加分量:~化。增~。

硬要,迫使,尽力:~使。~迫。~逼。~辩。勉~。~人所难。~词夺理。

固执,强硬不屈:~嘴。倔~。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气势大,力量大:~将。~士。~烈。勇~。 忽然,突然:~然。~省(xǐng )(亦作“猛醒”)。~可(突然,陡然)。~不防。 严厉:宽以济~。 凶暴:苛政~于虎。~禽。~兽。~戾。~悍。 古哺乳动物,长毛的象:~犸。

快要:~要。~至。~来。即~。 带领,扶助:~雏。扶~。~军。 拿,持:~心比心。 把:~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保养:~养。~息。 兽类生子:~驹。~小猪。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又,且:~信~疑。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刚,刚刚:~~。~才。 姓。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兵』

《唐韻》甫明切《集韻》《韻會》晡明切《正韻》補明切,𠀤丙平聲。 《說文》械也。 《增韻》戎器也。 《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又執兵器從戎者曰兵。 《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 《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 《廣韻》戎也。  又擊敵曰兵之。 《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 《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又《禮·曲禮》死𡨥曰兵。 《註》言能捍國難爲𡨥所殺者,謂爲兵也。  又必良切,音浜。 《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𨻰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銘》相時隂陽,制兹利兵。始與淸、呈、形、靈爲韻。《𨻰思王·孟冬篇》武官誡田,講旅統兵。與淸、停爲韻。《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與淸、城、名、聲爲韻。《明帝·苦寒行》雖有吳蜀𡨥,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又《韻補》叶犇謨切,音逋。 《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

『猛』

《唐韻》莫杏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梗切,𠀤音蜢。 《說文》健犬也。  又𡝹氏,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 《註》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如熊而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又《玉篇》健也。 《廣韻》勇猛。 《禮·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又《玉篇》嚴也。 《左傳·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又《玉篇》惡也,害也。 《禮·檀弓》苛政猛于虎。  又虎猛縣,屬西河郡。猛陵縣,屬蒼梧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汝出猛山。  又姓。 《廣韻》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