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回去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ī qù lái xī
成语注音 ㄍㄨㄟ ㄑㄨˋ ㄌㄞˊ ㄒ一
成语正音 “兮”,不能读作“kuī”。
成语简拼 gqlx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歸去來兮
成语英文 At last,I have come home!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回去吧!




成语示例


自不合刚下山来惹是非,不如归去来兮。(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成语典故

同“归去来”。宋 方岳《台城路.和楚客赋芦》词:“归去来兮怎得?尽鹭翅鸥倚,乍寒时节。” 其他 即回去了啊!晋·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唐·释寒山《诗三百三首》:“魂兮归去来,食我家园葚。”△表示归返故里。→叶落归根 ?乐不思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距离,差别:相~不远。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去』

《唐韻》《集韻》《韻會》𠀤丘據切,墟去聲。 《說文》人相違也。 《廣韻》離也。 《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 《玉篇》行也。 《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又棄也。 《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𠀤墟上聲。 《集韻》徹也。  又藏也。 《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註》去,收藏也。  又《集韻》或作弆。 《前漢·𨻰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 《註》弆,亦藏也。  又《韻會》《正韻》𠀤丘於切,音墟。疾走。 《正字通》同驅。 《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兮』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𠀤音奚。 《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 《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 《增韻》歌辭也。  又通作猗。 《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 《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又與侯通。 《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 《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 《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