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四顾


   彷徨:徘徊,游移不定。游移不定,四处观望。形容犹豫不决的神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áng huáng sì gù
成语注音 ㄆㄤˊ ㄏㄨㄤˊ ㄙˋ ㄍㄨˋ
成语简拼 phsg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倣徨四顧
成语英文 see but cannot make up one's mind(take aimless step and stare vacantly around)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彷徨:徘徊,游移不定。游移不定,四处观望。形容犹豫不决的神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四·崔浩》:“数日之间,众未及聚,谋未及生,彷徨四顾,而莫知所以为御。”


成语典故

连动 犹豫不决,四处张望。宋·陈亮《酌古论·崔浩》:“数日之间,众未及聚,谋未及生,~,而莫知所以为御。”△多用于表现人物的情态。→徘徊观望 ?当机立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徨〕犹疑不决,不知道往哪里走好。亦作“旁皇”。

同“仿”,仿佛。

〔彷(páng)徨〕见“彷”。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彷』

《廣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𠀤音旁。 《玉篇》彷徨也。 《莊子·逍遙遊》彷徨乎無爲其側。  又蟲名。 《莊子·達生篇》野有彷徨。 《音義》彷徨,狀如蛇,兩頭,五采文。  又《集韻》彷徉,徘徊也。 《史記·吳王濞傳》彷徉天下。  又《廣韻》妃兩切,音髣。彷彿也。 《說文》彷彿,見不審也。 《傅毅·舞賦》彷彿神動。

『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皇。 《玉篇》彷徨也。 《正韻》彷徨,猶徘徊也。 《鹽鐵論》嫫母飾姿而矜夸,西子彷徨而無家。  又徊徨。 《梁武帝孝思賦》夕獨處而徊徨。  又《集韻》雨方切,音王。彷徨,往來。

『四』

《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 《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 《正韻》倍二爲四。 《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 《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