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痒难挠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īn yǎng nán náo
成语注音 ㄒ一ㄣ 一ㄤˇ ㄋㄢˊ ㄋㄠˊ
成语简拼 xyn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心癢難撓
成语英文 It is impossible to scratch an itching heart.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7回:“只觉得个心痒难挠,算是享尽了平生未有之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成语典故

挠:搔。心里有痒,难以搔着。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明.无名氏《打韩通》四折:“哥哥,你奉圣命加官赐爵,我这里喜孜孜心痒难挠。”《西游记》八六回:“树底下绑着两个人,一个正是唐僧。行者见了,心痒难挠,忍不住,现了本相,近前叫声‘师父’。”亦作“心痒难揉”。元.商衟《新水令》套曲:“好教我急煎煎心痒难揉,则教我几声长吁到的晓?”亦作“心痒难挝”。《西游记》五一回:“忽抬头,见他的那金箍棒靠在东壁,喜得他心痒难挝。” 主谓 心痒难以抓挠。形容心中意念起伏,难以克制。《西游记》23回:“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57回:“一夜睡的龙须席,盖的金山氈,只喜得个~,算是享尽了平生未有之福。”△常用于形容心中存在某种欲望一时又难以实现而无法克制,或得以实现而情绪非常冲动。也作“心痒难揉”、“心痒难挝”。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搅,搅动:“使水浊者,鱼~之”。 扰乱,阻止:~乱。阻~。 弯曲(喻屈服):~曲(qū)。~折。~志(屈节从人)。百折不~。 搔,轻轻抓:~痒。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痒』

《唐韻》似陽切《集韻》徐羊切,𠀤音詳。 《說文》瘍也。  又《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博雅》痒,病也。 《詩·小雅》癙憂以痒。 《傳》痒,病也。  又《大雅》稼穡卒痒。  又與瘍同。創也。 《周禮·天官·疾醫》夏時有痒疥疾。 《後漢·律曆志》春分,晷長七尺二寸四分,當至不至,多病耳痒。  又《廣韻》餘兩切《集韻》以兩切《韻會》下朗切,𠀤音養。 《玉篇》痛痒也。 《廣韻》皮痒。 《集韻》膚欲搔也。 《抱朴子塞難卷》人不能自知其體老少痛痒之何故。  又《集韻》或作癢。通作養。詳後癢字註。  又《集韻》弋亮切,音漾。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