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重患


   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īn fù zhòng huàn
成语注音 ㄒ一ㄣ ㄈㄨˋ ㄓㄨㄥˋ ㄏㄨㄢˋ
成语简拼 xfz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greatest trouble at home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齐书·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


成语典故

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南齐书.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亦作“心腹大患”。《水浒传》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剿,他日养成贼势,难以制伏。”《孽海花》第十八回:“我国若不先自下手,自办银行,自筑铁路,必被外人先我着鞭,倒是心腹大患哩!” 偏正 潜藏着的祸患或隐藏在要害部门的严重祸患。《南齐书·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疴,容为~。”△多指内部隐患。也作“心腹大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 怀抱:“出入~我。”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 程度深:~色。~病。~望。~创。 价格高:~价收买。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 言行不轻率:慎~。自~。

再:~复。~申。~版。~沓(重复繁冗)。~阳。~逢。 〔~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层:~叠。~霄。~洋。~唱。~峦叠嶂。

忧虑:~得~失。忧~。 灾祸:~难。祸~。隐~。防~未然。 害病:~病。~者。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 《爾雅·釋詁》腹,厚也。 《詩·小雅》出入腹我。 《傳》厚也。 《箋》腹,懷抱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 《註》腹,厚也。  又《增韻》肚也。 《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 《易·說卦》坤爲腹。 《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又凡借以喻物。 《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又遺腹。 《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又腹疾。 《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又衣名。 《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又姓。 《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 《註》趙臣。  又人名。 《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又《韻補》叶音必。 《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

『重』

《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𠀤音緟。 《說文》厚也。 《增韻》輕之對也。 《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 《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又《廣韻》更爲也。 《博雅》重,再也。  又難也。 《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 《註》重,猶難也。 《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 《註》如淳曰:重,難也。  又貴也。 《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 《註》重,猶貴也。  又尊也。 《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註》重,猶尊也。  又尚也。 《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 《註》重,猶尚也。 《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又數也。 《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 《註》重,猶數也。  又甚也。 《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 《註》重猶甚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 《註》女重,貞正無邪。  又《戰國策》軍重踵高宛。 《註》重,輺重也。 《前漢·張耳𨻰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又星名。 《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又山名。 《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又木名。 《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𠀤音𢝆。 《集韻》厚也,善也,愼也。 《五音集韻》多也。 《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𠀤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𠀤音褈。 《廣韻》複也,疊也。 《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 《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 《書·舜典》重華協于帝。 《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又穀名。 《詩·豳風》黍稷重穋。 《傳》後熟曰重。 《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 《左傳·成二年》重器備。 《註》重,猶多也。 《釋文》直恭切。  又累也。 《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 《箋》重,猶累也。 《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 《釋文》直龍切。  又地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 《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 《釋文》直龍切。  又車名。 《詩·衞風》猗重較兮。 《傳》重較,卿士之車。 《釋文》直恭切。  又屋承霤也。 《禮·檀弓》池視重霤。 《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 《釋文》直容切。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 《註》重丘,曹邑。  又人名。 《書·呂𠛬》乃命重黎。 《傳》重卽羲,黎卽和。 《釋文》直龍切。  又姓。 《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 《禮·檀弓》重主道也。 《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 《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又與童同。 《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 《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 《釋文》重,音同。  又《正韻》之仲切,音衆。 《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 《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又《韻補》叶直良切,音長。 《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慣切,音宦。 《說文》憂也。 《玉篇》禍也,疾也。 《廣韻》惡也,苦也。  又姓。  又叶胡玩切,音換。 《謝惠連·秋懷詩》平生無志意,少小嬰憂患。如何乗苦心,矧復値秋晏。  又《韻補》叶熒絹切,音院。 《蘇軾·謝吳山神文》西湖堙塞,積歲之患。禱於有神,隂假其便。  又叶胡關切,音還。 《賈誼·服賦》忽然爲人兮,何足控摶。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張華·鷦鷯賦》動翼而逸,投足而安。委命順理,與物無患。◎按摶,安二字𠀤寒韻,還字山韻,古通。  又叶胡涓切,音懸。 《晉·樂章明君篇》雖欲盡忠誠,結舌不能言。結舌亦何憚,盡忠爲身患。〇按言字元韻,懸字先韻,古通。 《精薀》一中爲忠,二中爲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