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五:“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忍苦耐劳的精神。”
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五:“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忍苦耐劳的精神。” 见“吃苦耐劳”。邹韬奋《萍踪寄语》25:“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更不能说他们没有~的精神。”
耐,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耐。~痛。~受。容~。~俊不禁(忍不住笑)。 狠心,残酷:~心。残~。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胆。~瓜。 感觉难受的:~境。~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闷。含辛茹~。吃~耐劳。~恼。 为某种事所苦:~雨。~旱。~夏。~于(❶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❷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有耐心地,尽力地:~劝。~口婆心。刻~。~心孤诣。 使受苦:那件事可~了你啦!
忍,受得住:忍~。~久。~人寻味。 古同“奈”,奈何。
《唐韻》而軫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軫切,𠀤人上聲。 《說文》能也。 《徐曰》能音耐。从心刃。 《長箋》如刀剌心,忍意也。 《周武王·書銘》忍之須臾,乃全汝軀。 又《廣韻》强也,有所含忍。 《左傳·昭元年》魯以相忍爲國。 又安于不仁曰忍。 《詩·大雅》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詩·小雅》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又忍忍,猶不忍也。 《後漢·崔琦傳》情懷忍忍。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而振切,音仞。堅柔也,本作肕。亦作忍。 《周禮·地官·山虞註》柔忍,通作刃。 《詩·小雅·荏染柔木註》柔刃之木荏苒然。 《釋文》忍音刃。 《禮·月令·納材葦註》此時柔刃,𠀤與韌靭忍同。
『苦』《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𠀤音䇢。 《說文》大苦,苓也。 《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 《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 《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又味也。 《書·洪範》炎上作苦。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集韻》勤也。 《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 《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𨂂盭。 又《類篇》急也。 又《博雅》悵也。 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 《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又去聲。 《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 《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又姓。大夫苦成,見《國語》。 又《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惡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 《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 《齊語》辨其功苦。 《註》功,牢也。苦,脃也。 《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 《註》苦,麤也。 又音怙。地名。 《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耐』《廣韻》《集韻》《韻會》𠀤與耏同。 《說文》耏,或从寸。 《前漢·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 《註》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从彡,髮膚之首也。蘇林以爲法度字皆从寸,後改如是,音若能。如淳曰:耐,猶任也。任其事也。師古曰:依應氏之說。耐當音而,如氏之解,則音乃代反,其義亦兩通。耐謂頰旁毛也。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爲鬼薪,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 又《廣韻》耐,忍也。 《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 《註》忍也。 又《集韻》《正韻》𠀤奴登切,音能。能或作耐。 《禮·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 《註》耐,古能字。 又《類篇》熊屬。◎按宋祁漢書高帝紀註云: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後世以三足之能爲能,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