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忡忡


   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成语注音 一ㄡ ㄒ一ㄣ ㄔㄨㄥ ㄔㄨㄥ
成语正音 “忡”,不能读作“zhōng”。
成语简拼 yxcc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憂心忡忡
成语英文 have a heart loaded with worry
成语法文 avoir l'air tourmenté(être accablé de tristesse)
成语俄文 быть охвáченным сильным беспокóйством
成语日文 心配(しんぱい)で気(き)が気でない
成语组合  ABCC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成语示例


江南情形亦如此可怕吗?难道一班士大夫都不为国事忧心忡忡么?(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 召南 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忧虑不安的样子,如“忧心~~”。

〔~~〕忧虑不安的样子,如“忧心~~”。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忧』

《集韻》尤救切,音祐。 《玉篇》心動也。◎按《說文》集韻皆訓不動,惟玉篇訓心動。从心从尤。似應玉篇爲是。 《唐韻》《集韻》《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本作𢝊。今作憂。 《說文》愁也。 《爾雅·釋詁》思也。 《疏》憂者。愁思也。 《書·洪範》六極,三曰憂。  又疾也。 《禮·曲禮》某有負薪之憂。 《註》憂或爲疾。  又幽也。 《易·乾卦》憂則違之。 《註》謂時當幽隱也。  又辱也。 《易·繫辭》小人道憂也。  又居喪曰憂。 《書·說命》王宅憂。  又孕病曰憂。 《晉語》文王在母不憂。  又人憂則頭低垂。 《禮·曲禮》下于帶則憂。 《註》憂則低也。  又幽憂曰癙憂。 《詩·小雅》癙憂以痒。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  又姓。出《姓苑》。  又《韻會》烏侯切,音謳。義同。 《集韻》作㥑。  又《集韻》《韻會》𠀤於救切。 《集韻》慮也。詩序,百姓見憂。徐邈讀。  又叶於希切,音衣。 《易林》不見叔姫,使伯心憂。  又叶衣虛切,音於。 《易林》出入休居,安止無憂。 《黃庭經》三神之樂由隱居,倏忽遊遨無遺憂。  又叶伊姚切,音妖。 《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  又叶一笑切,音要。 《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  又《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旣見君子,云何其憂。鵠,居號切。  又叶於糾切,音黝。 《晉語》商之衰也,其銘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祇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爲膏而,祇離咎也。 《集韻》本作𢝊,或作懮。 《說文》从心从頁。頁,首也。心憂則髮白。  又《字彙補》亦與𢖒同。《說文》憂和之行也。引《詩》布政憂憂。後人以𢝊愁之字从憂,遂以憂和之字从𢖒,浸失六書之原矣。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忡』

《唐韻》《集韻》《韻會》𠀤敕中切,音浺。 《說文》憂也。 《詩·召南》憂心忡忡。  又《正韻》昌中切,音充。義同。  又《轉注古音》叶敕衆切,音寵。 《詩·邶風》從孫子仲,平𨻰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又或作𢥞。 《楚辭·九歌》極勞心兮𢥞𢥞。 《註》𢥞,一作忡。 別作忪。◎按敕字,徹母。昌字,穿母。當以徹母爲親也。

『忡』

《唐韻》《集韻》《韻會》𠀤敕中切,音浺。 《說文》憂也。 《詩·召南》憂心忡忡。  又《正韻》昌中切,音充。義同。  又《轉注古音》叶敕衆切,音寵。 《詩·邶風》從孫子仲,平𨻰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又或作𢥞。 《楚辭·九歌》極勞心兮𢥞𢥞。 《註》𢥞,一作忡。 別作忪。◎按敕字,徹母。昌字,穿母。當以徹母爲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