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án qíng yì zhì
成语注音 ㄒ一ㄢˊ ㄑ一ㄥˊ 一ˋ ㄓˋ
成语正音 “致”,不能读作“zì”。
成语简拼 xqy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閑情逸致
成语英文 the little pleasures of life
成语法文 humeur,disposition à s'amuser(plaisir d'une douce oisiveté)
成语俄文 досужнее увлечение(досуг)
成语日文 ゆったりとしてのどかな気持(きも)ち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成语示例


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后》)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这趟出来,更是闲情逸致,正要问问沿途的景物。”


成语典故

闲适幽逸的情趣。《镜花缘》八四回:“他口口声声只是劝人做好事,要知世间好事甚多,谁有那些闲情逸致去做。”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亦作“闲情逸志”。《镜花缘》一○○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亦作“闲情逸趣”。茅盾《蚀.幻灭》一○:“他们都是儿女成行,并且职务何等繁剧,尚复有此闲情逸趣,更无怪那班青年了。” 并列 逸,安闲;致,兴致,情趣。安静、悠闲的兴致情趣。《孽海花》25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我倒可惜他有此一段~。”△常用于有闲心做自己愿意做的事。→闲云野鹤 拄笏看山 止谈风月 ?手忙脚乱 心忙意乱 惶惶不安。也作“闲情雅致”、“闲情逸趣”、“闲情逸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 私意:~面。说~。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

跑,逃跑,逃~。奔~。 散失:~散。~史。~事。~闻。 安闲,安乐:安~。~乐(安乐)。以~待劳。闲情~致。 超过一般:超~。~兴(xìng )(超逸豪放的兴致)。~趣。~致。~品(超脱绝俗的艺术品)。~珠(特异的珍珠,喻人的品德)。 隐遁:~士(隐居之士)。~民(a.旧时称遁世隐居不做官的人;b.亡国后不在新朝代做官的人,亦作“佚民”)。 放任,不受拘束:~荡。飘~。骄奢淫~。

送给,给予:~仕(退休)。~辞。~电。~力。~哀。~命。 招引,使达到:~病。~使。以~。专心~志。 样子,情趣:大~。别~。景~。兴(xìng )~。 细密,精细:~密。精~。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情』

《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𠀤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 《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 《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 《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 《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情,實也。 《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又叶慈良切,音牆。 《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𥦬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

『逸』

《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𠀤音佚。 《廣韻》失也,過也。 《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 《註》過失也。  又《廣韻》奔也,縱也。 《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  又《成十六年》乃逸楚囚。 《註》縱之也。  又《正韻》隱也,遁也。 《論語》舉逸民。  又逸逸,往來次第也。 《詩·小雅》舉醻逸逸。  又《韻會》通作佚。 《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與軼通。 《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 《集韻》逸,古作𤖍。註詳辵部八畫。

『致』

《廣韻》《集韻》𠀤陟利切,音躓。 《說文》送詣也。 《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 《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致女。 《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致。 《註》詳書其多寡之數,致之于人也。  又招致也。 《楊升庵外集》致有取意。 《易·繫辭》備物致用。 《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 《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 《註》致,猶會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下劑爲率。  又納也。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 《註》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 《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廢絕,致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又傳致也。 《詩·小雅》工祝致告。 《箋》祝於是致孝孫之意,告尸以利成。  又極也。 《書·盤庚》凡爾衆,其惟致告。 《傳》致我誠,告汝衆。 《禮·禮器》有放而不致也。 《疏》致,極也。  又《禮·樂記》致樂以治心。 《註》致,猶㴱審也。  又委也。 《易·困卦》君子以致命遂志。 《論語》事君能致其身。 《朱註》致,猶委也。  又誠也。 《老子·道德經》其致之。 《註》致,誠也。  又挑戰曰致師。 《左傳·宣十二年》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爲右,以致晉師。 《疏》致師,致其必戰之志。  又態也。 《水經注》茂竹便媚,致可翫也。 《六帖》崔遠風致整峻。 《王縉詩》自然成高致。  又至也。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 《疏》訓致爲至,夢之所至也。  又制也。 《管子·白心篇》以致爲儀。 《註》致者,所以節制其事,故爲儀。  又《易·繫辭》一致而百慮。 《疏》所致雖一,慮必有百,言慮雖百種,必歸於一致也。  又就也。 《老子·道德經》故致數車無車。 《註》致,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爲輻,爲輪,爲轂,爲衡,爲轝,無有各爲車者。  又《詩·大雅》是致是附。 《傳》致,致其社稷羣神。 《疏》致者,運轉之詞。  又密也。 《禮·禮器》德產之致也精微。 《註》致,致密也。 《前漢·嚴延年傳》文致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齊。  又與緻通。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必功致爲上。 《註》謂功力密緻也。緻至同。 《廣韻》《集韻》《韻會》𠀤直利切,音稚。 《說文》密也。 《後漢·班固傳》碝磩采緻。  又《博雅》補也,練也。 《玉篇》縫補敝衣也。 《揚子·方言》襜褕,自關而西謂之䘪䘿,其敝者謂之緻。 《註》緻縫納敝,故名之也。  又褸謂之緻。 《註》襤褸,綴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