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悦性


   心情分外愉快欢畅。怡;悦;愉快;高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í qíng yuè xìng
成语注音 一ˊ ㄑ一ㄥˊ ㄩㄝˋ ㄒ一ㄥˋ
成语正音 “悦”,不能读作“duì”。
成语简拼 yqyx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怡情悅性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心情分外愉快欢畅。怡;悦;愉快;高兴。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龙庆峡的冰灯,真使人怡情悦性,去年看了今年还想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成语典故

怡悦情性,使性情愉快和悦。清.昭梿《啸亭杂录.纯庙赏鉴》:“纯庙赏鉴书画最精……可知勤政之余,其所以怡情悦性者皆不凡也。”《红楼梦》一七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 并列 使心情愉悦舒畅。王西彦《莲藕季节》:“这个园林有它精心设置的亭台楼阁和花木山水,莲池里也有名贵的莲种,这些都是美的,都能~,供人欣赏,给人愉快。”△褒义。用于娱乐与陶冶品性方面。→悦情养性 怡情理性 怡神养性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和悦,愉快:~色(容色和悦)。~声(语声和悦)。~和。~乐(lè)。~神。~悦。~目(快意于所见,悦目)。心旷神~。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 私意:~面。说~。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

高兴,愉快:喜~。愉~。和颜~色。心~诚服。取~于人。 使愉快:~耳。赏心~目。 姓。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怡』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飴。 《爾雅·釋言》悅也。 《說文》和也。 《玉篇》樂也。 《禮·內則》下氣怡色。 《論語》兄弟怡怡。  又姓。周怡峰,本姓默合,避難改焉。  又通作台。 《史記·序傳》諸呂不台,言不爲人所怡悅也。

『情』

《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𠀤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 《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 《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 《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 《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情,實也。 《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又叶慈良切,音牆。 《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𥦬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

『性』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正切,音姓。 《中庸》天命之謂性。 《註》性是賦命自然。 《孝經·說曰》性者,生之質也。若木性則仁,金性則義,火性則禮,水性則知,土性則信。  又《通論》性者,生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爲性。 《賈疏》性亦訓生,義旣不殊,故後鄭不破之也。  又《貉隸註》不生乳。劉音色敬切。  又無爲而安行,曰性之。 《孟子》堯舜性之也。  又姓。  又《集韻》新佞切,音胜。心悸也。 《𨻰淳曰》性字从生从心,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