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为怪


   恬:安然;为:认为。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ián bù wéi guài
成语注音 ㄊ一ㄢˊ ㄅㄨˋ ㄨㄟˊ ㄍㄨㄞˋ
成语简拼 tbwg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恬不為恠
成语英文 take no offense at(take no wonder of it)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恬:安然;为:认为。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



成语示例


因喻及高纲身为汉军,且为高其佩之子,世受国恩,乃有此等悖逆之事,恬不为怪。(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 附记编行堂集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 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


成语典故

恬:安然。安然不以为奇怪。《汉书.贾谊传》:“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宋.唐庚《上监司书》:“比来州县孱弱,纪纲废坏,上下习熟,恬不为怪。”《西湖佳话.葛岭仙迹》:“顷刻潮至,葛洪举杯向之,称奇道妙,恬不为怪。真是仙家妙用,不可测度。”亦作“恬不知怪”。《明史.海瑞传》:“执一二之不当,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过举,而恬不知怪,诸臣之罪大矣。” 见“恬不知怪”。陈恒《史讳举例》卷8:“而内外所称,章疏所列,俱公然直呼,~,亦无一人议及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安静,安然,坦然:~静。~适。~然。~谧。~淡(淡泊名利,清静无为)。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奇异,不平常:~诞(离奇古怪)。~事。~物。~讶。~圈(quān )。~话。~异。奇形~状。 惊奇:大惊小~。~不得。 传说中的妖魔之类:鬼~。妖~。 性情乖僻或行为异样的人:~癖(古怪的癖好)。~僻(古怪)。 很,非常:~好的天气。 怨,责备:不~你。~罪。~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兼切,音甜。 《說文》安也。从心,甜省聲。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靜也。 《莊子·繕性篇》以恬養志。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壞切,乖去聲。 《說文》異也。 《增韻》奇也。 《風俗通》怪者,疑也。 《白虎通》異之言怪也。凡行之詭異曰怪。 《中庸》索隱行怪。  又狀貌之瑰異亦曰怪。 《書·禹貢》鉛松怪石。  又《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又氣變常,人妖物孽曰怪。 《揚子·太𤣥經》怪分靑赤白黑黃,皆物怪也。  又怪哉,驚歎之詞。  又姓。 《春秋元命苞》炎帝臣怪義。  又通作傀。 《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傀異烖。 《註》傀猶怪也。舊音怪。俗遂作怪。  又叶古僞切,音貴。 《馬融·長笛賦》波散廣衍,實可異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 《易林》五心六意,岐道多怪。非君本懷,生我恨悔。  又叶古懷切,音乖。 《元稹·痁臥詩》一生常苦節,三省詎行怪。 《周伯琦曰》从心圣聲。圣音怪。俗作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