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不当初


   当初:原先;开头。后悔先前不该这样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ǐ bù dāng chū
成语注音 ㄏㄨㄟˇ ㄅㄨˋ ㄉㄤ ㄔㄨ
成语正音 “当”,不能读作“dàng”。
成语简拼 hbd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悔不當初
成语英文 regret a previous mistake
成语俄文 раскаиваться в том,что поступил не так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当初:原先;开头。后悔先前不该这样做。



成语示例


这一声叹息,大有悔不当初的意味。(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成语典故

因事情的结局与愿望相违或出了差池,带来灾难,而悔恨最初不该这么做。唐.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元.李文蔚《燕青博鱼》三折:“也不是我病僧劝患僧,有一日押向云阳市上行,只等的高叫开刀和那声,方才道悔不当初,你可便恁时节省。”明.汤显祖《南柯记.系帅》:“悔不当初,悔不当初枕着个破泥头,做一个醉卧沙场征战鬼!” 述宾 后悔当初不该这样做或没有那样做。唐·薛昭纬《谢银工》:“早知文字多辛苦,~学冶银。”△常用于表现后悔。→悔之不及 悔之无及 悔之晚矣?无怨无悔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懊~。~改。~恨。~悟。追~莫及。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开始时,开始的部分:~始。正月~一。~旬。~稿。~等。~版。~试。~创。~绽。~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夜(a.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b.指新婚第一夜)。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衷。和好如~。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悔』

《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𠀤音誨。 《說文》悔,恨也。 《玉篇》攺也,恨也。  又《廣韻》《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𠀤音賄。悔吝也。 《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讀上聲。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讀去聲。今人混讀者,非。  又叶許里切,音喜。 《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機·凌霄賦》判烟雲之騰躍,半天步而無旅。詠凌霄之飄飄,永終焉而弗悔。  又叶許旣切,音戲。 《班固·奕旨》淨泊自守似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初』

《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𠀤楚平聲。 《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 《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 《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 《蔡仲》愼厥初。  又《禮·檀弓》夫魯有初。 《註》初謂故事。  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 《韓愈詩》賢愚同一初。 《韻會》又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