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时病俗


   指忧虑时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ǐn shí bìng sú
成语注音 ㄇ一ㄣˇ ㄕˊ ㄅ一ㄥˋ ㄙㄨˊ
成语简拼 msb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憫時病俗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忧虑时俗。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如仆辈虽念此痛痒相关,不能无悯时病俗之意。明·唐顺之《答冯午山提学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成语典故

忧虑时俗。宋 曾巩《答李?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而予之所爱且畏者也。”明 唐顺之《答冯午山提学书》:“如仆辈虽念此痛痒相关,不能无悯时病俗之意。” 并列 忧虑时俗。明·唐顺之《答冯午山提学书》:“如仆辈虽念此痛痒相关,不能无~之意。”△多用于思绪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症。~例。~痛。~情。~源。~愈。~变。~危。~逝。~榻。~残。 缺点,错误:语~。通~。弊~。 损害,祸害:祸国~民。 不满,责备:诟~。 烦躁,担忧:“郑人~之”。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病』

《唐韻》《集韻》《正韻》𠀤皮命切,音寎。 《說文》疾加也。 《玉篇》疾甚也。 《釋名》病,𠀤也。𠀤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又《廣韻》憂也。 《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 《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  又苦也。 《書·呂𠛬》人極于病。 《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 《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又恨也。 《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 《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  又困也。 《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 《註》病謂罪咎之。 《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  又辱也。 《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註》詬病,猶恥辱也。  又短也。 《晉語》公曰:舅所病也。 《註》病,短也。  又病,坊閒曹也。 《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御史病坊。  又《韻補》叶被旺切,音傍。 《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