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


   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èn shì jí sú
成语注音 ㄈㄣˋ ㄕˋ ㄐ一ˊ ㄙㄨˊ
成语正音 “俗”,不能读作“shú”。
成语简拼 fsj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憤丗嫉俗
成语英文 highly critical of society
成语法文 misanthropie(être dégoǔté du monde et de la corruption des moeurs)
成语俄文 мизантрóпия
成语日文 世俗(せぞく)を憤り憎(にく)む,シニカルにな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成语示例


不见面就罢,一见面就是愤世嫉俗地破口大骂,要不就是针针见血地讽刺不休。(欧阳山《苦斗》四八)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成语典故

痛恨、憎恶腐朽的社会现状及庸俗的世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一回:“说起愤世嫉俗的话来,自然处处都有枭獍。”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嫉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亦作“疾世愤俗”。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有的疾世愤俗,做出些狂放不检的行为。” 并列 愤,愤恨。嫉,憎恶。对社会的黑暗现状和不合理的习惯感到愤恨憎恶。语本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廖辉英《何处再逢君》:“‘再低也没用! 吃饭都有问题,哪还有闲钱去注册?’宋大中的语气听起来有点~。”△多用于对现实不满。→疾恶如仇避世绝俗 ?甘分随时 随波逐流 随俗沉浮。也作“忿世嫉俗”、“愤时疾俗”、“愤世疾俗”、“疾世愤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气~。~悱(郁闷)。~慨。~怒。~然。悲~。激~。~恚。公~。义~填膺。~世嫉俗。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态炎凉。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 姓。

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怨恨:~妒。~恨。~羡。 憎恨:~恶如仇。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世』

《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𠀤音勢。代也。 《詩·大雅》本支百世。  又《論語》必世而後仁。 《註》三十年爲一世。 《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又《維摩經》大千世界。 《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又姓。 《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又與生同。 《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 《註》世與生同。  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 《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 《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𠀍。

『嫉』

《廣韻》秦悉切《集韻》《韻會》《正韻》昨悉切,𠀤音蒺。 《說文》妎也。 《屈原·離騷註》害色曰妒,害賢曰嫉。 《史記·外戚傳》褚先生曰:傳曰:女無美惡,入室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 《亢倉子·用道篇》同道者相愛,同藝者相嫉。  又《集韻》疾二切,音自。義同。 亦作𡜍。通作疾。或作㑵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