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藏诲盗


   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导。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àn cáng huì dào
成语注音 ㄇㄢˋ ㄘㄤˊ ㄏㄨㄟˋ ㄉㄠˋ
成语简拼 mch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慢藏誨盗
成语英文 A bad padlock invites a picklock.(Opportunity makes the thief.)
成语法文 L'occasion fait le larron.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导。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古圣人所教的“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鲁迅《坟 坚壁清野主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成语典故

①谓收藏财物不慎而致盗贼。《喻世明言》卷二三: “却不思慢藏诲盗,梢子因瞰良人囊金,贱妾容貌,辄取不仁之心。”②比喻疏于守备而引起奸人觊觎。《旧五代史·晋书·桑维翰传》: “即今主帅赴阙,军府无人,臣窃思慢藏诲盗之言,恐非勇夫重闭之意,愿回深虑,免起奸谋。” ○慢藏诲盗 冶容诲淫 见“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喻世明言》卷9:“自古道:‘~’,只为这三十万钱带来带去,露了小人眼目,惹起贪心,就结伙做出这事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车。~件。~腾腾。~条斯理。缓~。迟~。~性。 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待。轻~。傲~。怠~。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储放东西的地方:~府。宝~。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大~经。三~(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族。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古同“臟”。

教导,明示:教~。~人不倦。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窃。~贼。~伐。~掘。~运。~卖。~用。~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强~。窃国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慢』

《廣韻》謨晏切《集韻》《正韻》莫晏切《韻會》莫綰切,𠀤音縵。 《說文》惰也。从心曼聲。一曰不畏也。 《廣韻》怠也,倨也,緩也。 《朱子曰》慢,放肆也。  又或作僈。 《荀子·不苟篇》寬而不僈。亦作謾。 《前漢·董仲舒傳》桀紂暴謾。  又《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 《鄭氏云》命,讀爲慢。  又《集韻》亦作漫。詳水部漫字註。  又《集韻》䁕見切,音麫。慢訑,弛縱意。  又《集韻》謨官切,音瞞。惑也。  又叶民堅切,音眠。 《古詩》太古之不慢兮,禮義之不愆兮。  又叶莫半切,音幔。 《謝惠連·秋懷詩》夷險難預謀,倚伏昧前算。雖好相如達,不同長卿慢。

『藏』

《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𠀤音鑶。 《說文》匿也。 《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蓄也。 《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又兹郞切,音臧。草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 《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又才浪切,音臓。 《禮·月令》謹蓋藏。 《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又與臓通。 《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 《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 《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𠀤氣之所藏。 《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