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同“璺”谐音;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或裂缝。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成语注音 ㄉㄚˇ ㄆㄛˋ ㄕㄚ ㄍㄨㄛ ㄨㄣˋ ㄉㄠˋ ㄉ一ˇ
成语简拼 dpsgwd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打破沙鍋問到底
成语英文 insist on 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something
成语法文 aller au fond du problème
成语俄文 докáпываться до сути дéла
成语日文 とことんまで問 (と)いただす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字数  7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问:同“璺”谐音;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或裂缝。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




成语示例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就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成语典故

同“打破沙锅璺到底”。巴金《团圆》:“她为什么不回到文工团去?不过我也并非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亦作“打破砂锅问到底”。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 见“打破沙锅璺到底”。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击,敲,攻击:~击。殴~。~杀。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 做,造:~首饰。~家具。 拨动:~算盘。 揭,破,凿开:~破。~井。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 涂抹,印,画:~蜡。~戳子。 写出,开出:~证明。 捆,扎:~包裹。 合,结合:~伙。~成一片。 获取,购取:~水。~鱼。 除去:~消。~杈。 定出,计算:~算。~腹稿。 用,采用,使用:~比喻。 玩,玩耍:~球。 截,停,减,退:~住。~价儿。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 自,从:~哪儿来?

量词,指十二个:一~铅笔。

碎,不完整:碗打~。~灭。~旧。~败。~落。~陋。~颜(转为笑容)。~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 分裂:~裂。~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土。 使损坏:~坏。~损。 超出:~例。~格。 花费,耗费:~费。~财。~产。 打败,打垮:~阵。~门。攻~。 揭穿:~案。~译。~获。

非常细碎的石粒:~子。~石。风~。~尘。~砾(沙和碎石块)。~漠。~丘。~滩。~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暴。~浴。~疗。~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像沙的东西:~糖。豆~。~瓤。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哑。 姓。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饭~。铁~。砂~。火~。~炉。~饼。~巴。~烟子。 形状像锅的东西:烟袋~。

从别处来:~达。~站。~来。~场。~任。~职。~案。签~。恰~好处。 往:~群众中去。 周全,全顾得着:周~。面面俱~。 成功:得~。办~。 姓。

最下面的部分:~层。~座。~下(➊下面;➋以后)。海~。~肥。 末了:年~。月~。到~。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蕴。~稿。~版。 图案的基层:白~蓝花的瓶子。 何,什么:~事伤感。 古同“抵”,达到。

同“的”。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打』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 《說文》擊也。从手丁聲。 《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梲殺也。 《註》謂捶打。音頂。  又《六書故》都假切《韻會》《正韻》都瓦切。 《正韻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如讀都瓦切,不成聲矣。◎按打與撻同義。楊愼曰:尚書撻音人聲,又轉上聲。俗用打爲撻,然从撻轉音,亦未合。今讀德馬切,答上聲爲正。 《北史·張彝傳》羽林武賁將幾千人,至尚書省,以瓦石擊打公門。  又白打,毬采名。 《蹴踘譜》每人兩踢名打二,曳開大踢名白打。 《韋莊詩》內官初賜淸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又《唐韻》德冷切《集韻》《韻會》都冷切,𠀤讀與等近。義同。  又《歐陽脩·歸田錄》打字當滴耿切。○按《字彙》誤改音滴。  又《項氏家說》俗助語每與本辭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𤴁、打聽、打量、打睡,無非打者。

『破』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普過切,頗去聲。壞也,剖也,裂也,劈也,坼也。 《正字通》凡物壞,及行師敗其軍,奪其地,皆曰破。說文專訓石碎,泥。  又《韻會》曲破,樂名。樂書云:唐明皇天寶,樂章多以邊地名曲。如伊州,甘州之類。曲終繁聲,名爲入破。  又《字彙補》披義切,音媲壞也。  又叶博屑切,音鷩。 《呂覽》膏以明自煎,鐸以聲自穴。翠以羽殃身,蚌以珠致破。

『沙』

《唐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𠀤音紗。 《說文》水散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 《水經注》逢澤陂東北流爲新溝,又東北注梁爲沙水。  又《山海經》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  又潁水之別名。 《爾雅·釋水》潁爲沙。 《註》謂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又疏土也。 《易·需卦》需于沙。 《正義》沙,水旁之地。 《詩·大雅》鳧鷖在沙。  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爲名,卽三秦記鳴沙山也。 《廣輿記》沙州鳴沙山,峰勢危峻,沙如乾糖。天氣淸朗則沙鳴,聞數里外。  又流沙,西境極遠之地。 《書·禹貢》西被于流沙。  又丘名。 《爾雅·釋丘》邐迤曰沙丘。 《疏》謂丘形斜行,連接而長者。  又長沙,郡名,屬楚。 《廣輿記》今湖廣長沙府有長沙縣。  又長沙,星名。在軫旁,主壽命。見《史記·天官書》。  又水中有沙者曰沙衍。 《𥠇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沙汰,詳汰字註。  又《謝察微·算經》十塵爲沙,十沙爲纖。  又木名。 《范成大·桂海草木記》沙木與杉同類,尤高大,葉尖成叢,穗少與杉異。  又豆名。 《崔豹·古今注》貍豆,一名貍沙,一名獵沙。虎豆,一名虎沙。馬豆,一名馬沙。  又吹沙,魚名。 《爾雅·釋魚》鯊鮀。 《郭璞註》今吹沙也。 《陸璣註》魚狹而小,常張口吹沙,故曰吹沙。  又小而甘美之稱。 《韓彥直·橘錄》沙橘取其細而甘美,或曰種之沙州之上,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稱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類,特方言耳。  又沙門,謂勤行也。 《佛說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曰沙門。  又姓。宋勇將有沙世堅。  又借爲紗縠字。 《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 《註》素沙,今之白縳也。以白縳爲裏,使之章顯。今世有紗縠者,名出于此。  又《集韻》蘇和切《正韻》桑何切,𠀤音蓑。亭名,在元城。 《春秋·定七年》齊侯衞侯盟于沙。 《註》今陽平元城縣東南有沙亭。  又與犧通。 《詩·魯頌》犧尊將將。 《鄭註》素何反。 《毛傳》有沙飾也。  又酒名。 《儀禮·大射儀兩壷獻酒註》獻讀爲沙。沙酒濁,特泲之,必摩沙者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亦水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所稼切,音嗄。聲嘶也。 《周禮·天官》內饔鳥皫色而沙鳴貍。 《註》沙音所嫁反,或蘇他反。 《疏》沙,嘶也。○按沙本有蘇何、山宜二切,不必又入歌支叶韻。今刪去。

『到』

《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𠀤音倒。 《爾雅·釋詁》到,至也。 《疏》到者,自遠而至也。 《詩·大雅》靡國不到。  又姓。 《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底』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𠀤音邸。 《說文》山居也。  又《說文》下也。  又《玉篇》止也。 《爾雅·釋詁》底,待也。 《註》止也。 《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又《玉篇》滯也。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 《註》底,滯也。 《晉語》戾久將底,底箸滯淫。  又《增韻》器臀也。 《詩·大雅》于橐于囊。 《箋》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又文書槀曰底。 《春明退朝錄》公家文書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  又凡供役使者曰小底。 《晉公談錄》皇城使劉承規,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  又設疑之辭。 《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應璩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 《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詩》文章差底病。 《韓愈·曲江寄白舍人詩》有底忙時不肯來。  又與厎通。 《韻會》厎,通作底。 《詩·小雅》靡所底止。 《傳》底,至也。  又與砥通。 《前漢·枚乗傳》磨礱底厲。 《註》底,柔石也。  又叶都木切,音啄。 《郭璞·東海外大壑讚》寫溢洞穴,暵昏龍燭。爰有天壑,號爲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