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


   比喻追根究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ǎ pò shā guō
成语注音 ㄉㄚˇ ㄆㄛˋ ㄕㄚ ㄍㄨㄛ
成语简拼 dps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打破砂鍋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追根究底。



成语示例


刘心武《钟鼓楼》第四章:“小冯偏打破砂锅问到底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高明《琵琶记·几言谏父》:“你直待要打破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成语典故

“问到底”的歇后语。明 高明《琵琶记.几言谏父》:“你直待要打破砂锅,是你招灾揽祸。”参见“打破沙锅璺到底”。 见“打破沙锅璺到底”。元·高明《琵琶记·几言谏父》:“你直待要~,是你招灾揽祸。”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击,敲,攻击:~击。殴~。~杀。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 做,造:~首饰。~家具。 拨动:~算盘。 揭,破,凿开:~破。~井。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 涂抹,印,画:~蜡。~戳子。 写出,开出:~证明。 捆,扎:~包裹。 合,结合:~伙。~成一片。 获取,购取:~水。~鱼。 除去:~消。~杈。 定出,计算:~算。~腹稿。 用,采用,使用:~比喻。 玩,玩耍:~球。 截,停,减,退:~住。~价儿。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 自,从:~哪儿来?

量词,指十二个:一~铅笔。

碎,不完整:碗打~。~灭。~旧。~败。~落。~陋。~颜(转为笑容)。~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 分裂:~裂。~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土。 使损坏:~坏。~损。 超出:~例。~格。 花费,耗费:~费。~财。~产。 打败,打垮:~阵。~门。攻~。 揭穿:~案。~译。~获。

同“沙”:~粒。~纸。~轮。翻~(铸造器物的工作)。~糖。

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饭~。铁~。砂~。火~。~炉。~饼。~巴。~烟子。 形状像锅的东西:烟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打』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 《說文》擊也。从手丁聲。 《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梲殺也。 《註》謂捶打。音頂。  又《六書故》都假切《韻會》《正韻》都瓦切。 《正韻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如讀都瓦切,不成聲矣。◎按打與撻同義。楊愼曰:尚書撻音人聲,又轉上聲。俗用打爲撻,然从撻轉音,亦未合。今讀德馬切,答上聲爲正。 《北史·張彝傳》羽林武賁將幾千人,至尚書省,以瓦石擊打公門。  又白打,毬采名。 《蹴踘譜》每人兩踢名打二,曳開大踢名白打。 《韋莊詩》內官初賜淸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又《唐韻》德冷切《集韻》《韻會》都冷切,𠀤讀與等近。義同。  又《歐陽脩·歸田錄》打字當滴耿切。○按《字彙》誤改音滴。  又《項氏家說》俗助語每與本辭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𤴁、打聽、打量、打睡,無非打者。

『破』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普過切,頗去聲。壞也,剖也,裂也,劈也,坼也。 《正字通》凡物壞,及行師敗其軍,奪其地,皆曰破。說文專訓石碎,泥。  又《韻會》曲破,樂名。樂書云:唐明皇天寶,樂章多以邊地名曲。如伊州,甘州之類。曲終繁聲,名爲入破。  又《字彙補》披義切,音媲壞也。  又叶博屑切,音鷩。 《呂覽》膏以明自煎,鐸以聲自穴。翠以羽殃身,蚌以珠致破。

『砂』

《廣韻》所加切《集韻》師加切,𠀤音紗。 《廣韻》俗沙字。 《集韻》沙,或作砂。○按《史記·孝武紀》:李少君言於上曰:𧙈竈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爲黃金。丹砂,卽今硃砂也。《集韻》《韻會》於沙字下註亦作砂。《廣韻》幷斥砂爲俗字。惟《正字通》云砂類不一。《本草》朱砂性甘味寒。  又《廣輿志》:粵西慶遠府宜山縣產砂,生山北者曰辰砂,生山南者曰宜砂,地脉不殊,砂亦無別。  又縮砂蔤,其子一團八隔,如黍米,辛香可調食。今砂仁,卽縮砂子。  又硼砂,生西南番,分黃白二種。  又兔矢曰明月砂,亦名兔簟。  又蝙蝠矢曰夜明砂。《本草綱目》砂載玉石部,與水部沙音同義異,不宜合而爲一,此足正舊說之謬矣。  又叶蘇和切,音梭。 《白居易詩》容光未消歇,恩愛忽磋跎。何意掌上玉,化作眼中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