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于是吏民俱困,都累得扼腕兴嗟,愁眉百结了。”
扼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表示振奋、惋惜、愤慨等情绪。兴嗟:引起感叹。指因情绪激动而扼腕感叹。语本《韩非子.守道》:“人臣垂拱于金城之内,而无扼腕聚唇嗟唶之祸。” 见“扼腕长叹”。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101回:“于是吏民俱困,都累得~,愁眉百结了。”
用力掐着,抓住:~杀。~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表示振奋、失意、惋惜等情绪)。力能~虎。 抓要点,简要:~要。 把守,控制:~制。~喉拊背(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 古同“轭”,牛马等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胳膊下端与手掌相连的部分:手~。~骨。~力。扼~(表示惋惜等情绪)。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流行,盛行:时~。新~。 准许:不~胡闹。 或许:~许。 姓。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文言叹词:~乎。~叹。~来之食。
《集韻》《韻會》《正韻》𠀤乙革切。同㧖。 《前漢·李陵傳》力扼虎,射命中。 又《正韻》與軛通。 《莊子·馬蹄篇》加之以衡扼。本作搹。詳㧖字註。
『腕』《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貫切,音惋。 《說文》本作掔。手掔也。 《揚雄曰》掔,握也。 《玉篇》手腕也。 《釋名》腕,宛也。言可宛屈也。 《戰國策》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 《嵆康·琴賦》發和顏,攘皓腕。 又與捥同。《史記·刺客傳》偏袒搤捥而進。索隱捥,古腕字。
『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咨邪切,音罝。 《玉篇》嗟歎也。 《廣韻》咨也。 《集韻》一曰痛惜也。 《爾雅·釋詁》嗟,𨲠也。 《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 《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 《詩·周南》嗟我懷人。 又《齊風》猗嗟昌兮。 《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 《禮·檀弓》嗟來食。 《廣韻》同𧨁。 《集韻》本作𧪰,亦書作𧪘。 又《集韻》遭哥切,音䦈。 《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 《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又《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 《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