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据守险要之地。
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比喻据守险要之地。宋 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并列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指胸部。比喻控制要害地区。宋·周邦彦《汴都赋》:“~,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襟,不读作jìn。△多用于军事战争方面。→扼喉抚背 扼吭拊背
用力掐着,抓住:~杀。~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表示振奋、失意、惋惜等情绪)。力能~虎。 抓要点,简要:~要。 把守,控制:~制。~喉拊背(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 古同“轭”,牛马等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对~。底~。~带(亦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要(亦喻军事上险要的地理位置)。 胸怀,抱负:~怀。胸~。 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连~。
告状,指出罪恶:~告。~诉。指~。被~。 节制,驾驭:~制。遥~。 开弓:弓不再~。 投:~于地。 人的头部朝下或使让残液流出容器的口朝下:~净。~一~。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喉。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唾沫。狼吞虎~。细嚼慢~。
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哽~。呜~。
《集韻》《韻會》《正韻》𠀤乙革切。同㧖。 《前漢·李陵傳》力扼虎,射命中。 又《正韻》與軛通。 《莊子·馬蹄篇》加之以衡扼。本作搹。詳㧖字註。
『襟』《唐韻》《韻會》𠀤居吟切,音金。 《說文》交衽也。 《廣韻》袍襦前袂也。 《爾雅·釋器》衣眥謂之襟。 《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釋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禦風寒也。亦作衿。 《類篇》又作𧛛。 《玉篇》又作䘳。
『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若貢切,空去聲。 《說文》引也。 《廣韻》告也。 《詩·鄘風》控于大邦。 《毛傳》控,引也。 《朱傳》控持而告之。 《前漢·婁敬傳》控弦四十萬騎。 《註》皆引弓也。 又操制也。 《詩·鄭風》抑磬控忌。 《傳》止馬曰控。 又投也。 《莊子·逍遙遊》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又《集韻》枯公切,音空。除也。亦引也。 《班固·西都賦》鳥驚觸絲,獸駭値鋒。機不虛掎,弦不再控。 又《唐韻》苦江切《集韻》《韻會》枯江切,𠀤音腔。打也。 《莊子·外物篇》儒以金椎控其頤。 又《集韻》《韻會》𠀤克講切,腔上聲。義同。
『咽』《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𠀤音燕。 《說文》嗌也。 《玉篇》咽喉也。 《韻會》醫經云:咽者嚥水,㬋者𠋫氣。 《戰國策》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 《集韻》或作胭㖶𦝪。 又《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 《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 又《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𠀤音淵。 《集韻》本作𪔱,引《詩》鼗鼓𪔱𪔱。或作咽。○按《詩·商頌》今本作淵。 又《集韻》於巾切,音駰。 《詩·魯頌》鼓咽咽。 《傳》咽咽,鼓節也。 《集韻》或作鼝𪔱𪔗,亦書作鼘。 《六書故》淵淵咽咽,其聲不同。淵淵狀鼓聲多而遠,咽咽聲近而𤴁。味其聲,可以知其義。 又《廣韻》於甸切。 《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𠀤音晏。 《廣韻》本作嚥,吞也。 《孟子》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又《廣韻》烏結切《集韻》《韻會》一結切,𠀤音噎。 《廣韻》哽咽。 《集韻》聲塞也。 《漢·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又塞也。 《新序雜事》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 又《廣韻》同噎。詳噎字註。 又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