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雪填河


   见“担雪塞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n xuě tián hé
成语注音 ㄉㄢ ㄒㄩㄝˇ ㄊ一ㄢˊ ㄏㄜˊ
成语简拼 dxth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擔雪填河
成语英文 make a futile effor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担雪塞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哥哥每担雪填河。”


成语典故

见“担雪塞井”。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同“掸”。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花。~山。~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洗去,除去:报仇~恨。为国~耻。平反昭~。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涕而顾晏子”。 姓。

把空缺的地方塞满或补满:~塞。~补。~充。~空(kòng )。义愤~膺。 在空白表格上按项目写:~表。~词。 形容声音巨大:~然。

古同“镇”,使安定。

水道的通称:~道。~沟。~谷。~流。~滩。~沿。~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港。~湾。~网。~运。内~。 特指中国黄河:~套。~防。 指“银河系”:天~。~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担』

《唐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𠀤音亶。與笡同。 《玉篇》拂也。 《博雅》擊也。  又《集韻》丘傑切,音朅。與揭通。舉也。 《楚辭·遠遊》意恣睢以担撟。 《朱子註》担撟,軒舉也。 《唐韻》《集韻》《韻會》都甘切《正韻》都藍切,𠀤膽平聲。與儋同。背曰負,肩曰擔。 《釋名》擔,任也,任力所勝也。 《易·繫辭負且乗疏》負者,擔負於物也。 《戰國策》蘇秦嬴縢履蹻,負書擔囊。  又左擔,地名。 《任豫益州記》隂平縣北有左擔道,於成都爲西,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又武擔,山名。在成都西北。 《蜀志·先主傳註》蜀王妻物故,發卒擔土於成都郭中葬,高七丈,號曰武擔也。  又去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謂所負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註》丁暫反。  又《集韻》時豔切,音贍。假也。 《禮·喪服四制》杖者,何也,爵也。或曰擔主。 《儀禮·喪服》無爵而杖者何,擔主也。 《註》假之以杖,尊其爲主也。  又以贍切,音豔。義同。

『雪』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𠀤音㡜。 《說文》本作䨮。凝雨。 《元命包》隂凝爲雪。 《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 《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廣韻》除也。 《韻會》洗也。 《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 《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又《廣韻》拭也。 《家語》以黍雪桃。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又小雪、大雪,𠀤節𠋫名。見《後漢·律曆志》。  又山名。 《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又陽春白雪,古曲名。  又姓。 《正字通》明洪武中巡𥳑雪霽。

『河』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𠀤音何。水名。 《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 《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 《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 《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 《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 《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又九河。 《書·禹貢》九河旣道。 《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𥳑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又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 《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又《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又兩河,謂東河,西河也。 《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又州名。 《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又梗河。星名。 《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又銀河,天河也。  又《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又酒器也。 《乾𦠆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又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又姓,明河淸,長沙人。𦠆字从月从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