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是说这一个人,而实际上是骂另一个人。《红楼梦》一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茅盾《小圈圈里的人物》:“上课以前,她就饱听了一顿贝师母的冷言冷语的奚落,和指桑骂槐的咆哮。”亦作“指桑说槐”。《红楼梦》六九回:“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连动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明着骂此人而真正骂彼人。《红楼梦》16回:“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的抱怨。”张贤亮《小说中国》:“(知识分子)有地位和身份的便会像毛泽东同志说的‘小脚女人’一样,利用报刊和各种场合公开对现实指手划脚,或对一篇什么无关紧要的文章作品~。”△贬义。多用于为人方面。也作“指鸡骂狗”、“指桑说槐”、“指猪骂狗”。 解释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 出处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那是我们编的,你老别指桑骂 槐。”《三十六计·并战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大 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里写道:春燕的母亲和姨妈管理大观园 里的柳堤。莺儿、蕊官、藕官正在柳堤上编柳条,春燕路过这里, 和她们聊起天来。春燕的姨妈和母亲见到大家摘花折柳,非常生 气,但又不敢得罪各位姑娘,于是打骂春燕。莺儿于是急忙说: “那些东西是我们编的,你老别指桑骂槐。”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三十六种优秀的兵法策略,它的思想 雏形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比如《南齐书·王敬则传》说:“檀公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由这句话后来演变出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明末清初时有人(已不可考)在此基 础上撰成了《三十六计》一书,成为广泛流传的优秀文化遗产。 三十六计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 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 时所用之计;每套中又各 包含六个小计,总共三十 六计。“指桑骂槐”作为 并战计之二,其要诀在于: “强大者控制弱小者,要用 警示诱导的办法。刚健的 居中者若能得到在下者的 呼应,即使履行危险的事 情也能够一帆风顺。” 例句 他老在小区内指桑骂槐, 寻衅闹事,已经引起人们的 反感。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 意向针对:~标。~定。 古同“旨”,意义,目的。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 姓。
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花蕾可做黄色染料:~火(用槐木取火)。~序。~楝(a.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b.指听讼的处所。均亦称“棘槐”)。~鼎(喻三公)。 姓。
《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𠀤音旨。 《說文》手指也。 《易·說卦》艮爲指。 《疏》取其執止物也。 《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 《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又《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 《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又《廣韻》斥也。 《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又示也。 《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 《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又《增韻》指麾也。 《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 《註》指事使人也。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直指,官名。 《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又與旨恉通。意向也。 《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 《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又歸趣也。 《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 《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又美也。 《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 《集韻》或从月作脂。
『桑』《唐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郞切,𠀤顙平聲。 《說文》蠶食葉。 《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 《典術》桑箕,星之精。 《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註》愛蠶食也。 《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 《註》夏取桑柘之火。 又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 《書·禹貢》厥篚檿絲。 又其材中弓榦。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桑次之。 又台桑,地名。啓所生處。 《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 又空桑,山名。 《呂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 又桑林,樂名。 《左傳·襄十年》宋公享魯侯于楚丘,請以桑林。 又桑扈,鳥名。 《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桑扈,竊脂。 又姓。 《姓苑》秦大夫子桑之後,漢桑弘羊、桑楚。 又複姓。桑丘、庚桑。𠭨,籀文桑。
『槐』《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𠀤音懷。 《說文》木也。 《周禮·秋官》面三槐三公位焉。 《註》槐之言懷也。懷來遠人於此,欲與之謀。 《爾雅·釋木》櫰槐,大葉而黑,守宮槐葉晝聶宵炕。 《藝文類聚》槐,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規,二旬而葉成。 又《春秋·說題辭》槐者,虛星之精。 又《周禮·夏官·司爟註》秋取槐檀之火。 又槐里,地名。 《前漢·地理志》屬右扶風。 又水名。 《山海經》敦與之山,槐水出焉。 又孟槐,獸名。 《山海經》譙明之山有獸,狀如貆,赤毫,曰孟槐。 又姓。 《統譜》望出廣漢。唐槐承榮、槐公儉。 又《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𠀤音回。 《說文》守宮也。 《春秋元命苞》樹槐,聽訟其下。 《註》槐之言歸也,情見歸實也。 又《韻會》桃槐,西域國名。 又琅槐,千乘郡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