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槐骂柳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ǐ huái mà liǔ
成语注音 ㄓˇ ㄏㄨㄞˊ ㄇㄚˋ ㄌ一ㄡˇ
成语简拼 zhm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然后,指槐骂柳的仍对两位小姐发言,而目标另有所在……”


成语典故

老舍《四世同堂》:“然后,指槐骂柳的仍对两位小姐发言,而目标另有所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 意向针对:~标。~定。 古同“旨”,意义,目的。

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花蕾可做黄色染料:~火(用槐木取火)。~序。~楝(a.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b.指听讼的处所。均亦称“棘槐”)。~鼎(喻三公)。 姓。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条。~絮。~暗花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指』

《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𠀤音旨。 《說文》手指也。 《易·說卦》艮爲指。 《疏》取其執止物也。 《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 《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又《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 《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又《廣韻》斥也。 《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又示也。 《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 《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又《增韻》指麾也。 《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 《註》指事使人也。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直指,官名。 《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又與旨恉通。意向也。 《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 《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又歸趣也。 《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 《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又美也。 《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 《集韻》或从月作脂。

『槐』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𠀤音懷。 《說文》木也。 《周禮·秋官》面三槐三公位焉。 《註》槐之言懷也。懷來遠人於此,欲與之謀。 《爾雅·釋木》櫰槐,大葉而黑,守宮槐葉晝聶宵炕。 《藝文類聚》槐,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規,二旬而葉成。  又《春秋·說題辭》槐者,虛星之精。  又《周禮·夏官·司爟註》秋取槐檀之火。  又槐里,地名。 《前漢·地理志》屬右扶風。  又水名。 《山海經》敦與之山,槐水出焉。  又孟槐,獸名。 《山海經》譙明之山有獸,狀如貆,赤毫,曰孟槐。  又姓。 《統譜》望出廣漢。唐槐承榮、槐公儉。  又《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𠀤音回。 《說文》守宮也。 《春秋元命苞》樹槐,聽訟其下。 《註》槐之言歸也,情見歸實也。  又《韻會》桃槐,西域國名。  又琅槐,千乘郡縣名。

『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九切,留上聲。 《說文》小楊也。本作桺。从木丣聲。 《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  又柳谷,日入處。 《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徐廣云:柳谷。 《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爲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爲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以卯爲昧,訓北曰:北,猶別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咮謂之柳。  又車也。服虔曰:東郡謂廣轍車爲柳。李奇曰:大牛車爲柳。鄧展曰:喪車爲柳。  又《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  又侯國名。 《前漢·地理志》屬渤海郡。  又姓。 《姓譜》魯子展之後,食邑于柳,遂以爲氏。○按楊柳一物二種,《毛詩》分而言之者,《齊風》折柳樊圃,《陳風》東門之楊是也。合而言之者,《小雅》楊柳依依是也。《本草》云: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正字通》據古詩南楊北有柳分爲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