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报国


   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uān qū bào guó
成语注音 ㄐㄨㄢ ㄑㄨ ㄅㄠˋ ㄍㄨㄛˊ
成语正音 “躯”,不能读作“qǔ”。
成语简拼 jqbg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捐軀報國
成语英文 die a martyr to one's country(die for one's country)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我想做了武将,固当捐躯报国。清·钱采《说岳全传》第16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成语典故

捐献身躯,报效国家。《元史.王檝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西游记》一一回:“小人情愿舍家弃子,捐躯报国,特与我王进贡瓜果,谢众大王厚恩。”《说岳全传》一六回:“我想做了武将,固当捐躯报国,但是我儿年幼,不曾受得朝廷半点爵禄,岂不可伤?”清.张维屏《三将军歌》:“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 连动 甘愿舍弃身躯来报效国家。《元史·王檝传》:“臣以布衣受恩,誓~,今既偾军,得死为幸!”△褒义。多用于表示人为国献身的高尚行动。→舍身为国 为国捐躯 捐生殉国 ?独夫民贼贪生舍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舍弃,抛弃:~弃。~生。~躯。 献助:~资。~献。~助。募~。 旧时献钱得官职:~官。~纳。 赋税的一种:车~。房~。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捐』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𠀤音沿。 《說文》弃也。 《前漢·竇嬰傳》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  又《增韻》除去也,損也。 《史記·吳起傳》捐不急之官。  又病死曰捐瘠。 《列子·楊朱篇》生相憐,死相捐。  又《正韻》于權切,音員。義同。  又叶于倫切,音筠。 《陸雲詩》靑雲方乗,芳餌可捐。達觀在一,萬物自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