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跌足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uí xiōng diē zú
成语注音 ㄔㄨㄟˊ ㄒㄩㄥ ㄉ一ㄝ ㄗㄨˊ
成语简拼 cxd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搥胷跌足
成语英文 pound one's chest and stamp one's foo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成语示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8卷:“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


成语典故

跌足:用脚跺地。形容悲痛或悔恨的样子。《元曲选.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只落的捶胸跌足空流泪。”《二刻拍案惊奇.甄监生浪吞秘药》:“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也作 ① 【跌脚捶胸】。明.周朝俊《红梅记.姿宴》:“非虚哄,说破了毛开骨悚,你敢也跌脚捶胸。”明.周楫《西湖二集.张采莲隔年冤报》:“只是夫妻二人日日跌脚捶胸,怨天怨命。” 见“捶胸跌脚”。《隋唐演义》18回:“老妪见公子出来,更添叫喊,~,呼天拍地,要讨女儿。”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敲打:~衣。~鼓。~打。~拓。~挞。~楚(古代的杖刑)。~胸顿足。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脯。~膛。~腔。~口。~骨。~椎。~膜。~怀(抱负、气量)。~襟(同“胸怀”)。~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臆。~中有数(shù)。

摔:~跤。~倒。 下降,低落:~落。~销。水位下~。 顿足,跺:~足大叹。 疾行:~蹄而行千里。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 完全:~以。~色。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 增益:以昼~夜。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捶』

《唐韻》之累切《集韻》《韻會》《正韻》主橤切,𠀤錐上聲。 《說文》以杖擊也。 《魏志·何夔傳》加其捶扑之罰。  又擣也。 《禮·內則》欲乾肉則捶而食之。或从木作棰。  又《集韻》是棰切,音菙。義同。  又《集韻》《韻會》都果切《正韻》都火切,𠀤音朵。與揣同。 《莊子·知北遊》大馬之捶鉤者。 《註》玷捶鉤之輕重。玷音點平聲。捶或作㪜。 本作𢴹,省作〈扌𠂹〉。通作搥。

『胸』

《正字通》同胷。

『跌』

《唐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𠀤音耋。 《說文》踢也。一曰越也。 《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肆者何,跌也。 《註》跌,過度。  又《揚子·方言》跌,蹷也。 《玉篇》仆也。 《前漢·鼂錯傳》跌而不振。 《註》師古曰:跌足,失據也。  又《後漢·律曆志》無有差跌。  又《後漢·孔融傳》跌蕩放言。 《註》無儀撿也。  又《淮南子·修務訓》夫墨子跌蹏,而趍千里。 《註》跌,疾行也。  又《集韻》陁沒切,音突。 《類篇》足傷也。

『足』

《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𠀤音哫。 《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 《易·說卦》震爲足。 《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 《禮·玉藻》足容重。 《註》舉欲遲也。  又《廣韻》滿也,止也。 《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 《詩·小雅》旣霑旣足。 《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 《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又不可曰不我足。 《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虃,百足。 《註》音纖。  又姓。 《戰國策》足强。 《註》韓人。  又《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𠀤音沮。 《論語》巧言令色足恭。 《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 《朱傳》過也。 《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 《註》足,猶擁也。  又《廣韻》添物也。 《類篇》益也。 《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又《韻補》叶子悉切。 《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