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顿脚


   见“捶胸跌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uí xiōng dùn jiǎo
成语注音 ㄔㄨㄟˊ ㄒㄩㄥ ㄉㄨㄣˋ ㄐ一ㄠˇ
成语简拼 cxd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搥胷頓脚
成语英文 thump one's chest and stamp one's foo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捶胸跌脚”。



成语示例


老寿说到这里,心里像是插了一把刀,他捶胸顿脚地干号了起来。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何玉凤]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成语典故

同“捶胸跌脚”。《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何玉凤〕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老寿说到这里,心里像是插了一把刀,他捶胸顿脚地干号了起来。”亦作“捶胸顿足”。熊伯涛《黄陂大捷》:“不料刚进我根据地,他心爱的两个师即全军覆没,因此,他竟捶胸顿足,发出了这样的哀鸣。” 见“捶胸跌脚”。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老寿说到这里,心里像是插了一把刀,他~地干号了起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敲打:~衣。~鼓。~打。~拓。~挞。~楚(古代的杖刑)。~胸顿足。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脯。~膛。~腔。~口。~骨。~椎。~膜。~怀(抱负、气量)。~襟(同“胸怀”)。~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臆。~中有数(sh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捶』

《唐韻》之累切《集韻》《韻會》《正韻》主橤切,𠀤錐上聲。 《說文》以杖擊也。 《魏志·何夔傳》加其捶扑之罰。  又擣也。 《禮·內則》欲乾肉則捶而食之。或从木作棰。  又《集韻》是棰切,音菙。義同。  又《集韻》《韻會》都果切《正韻》都火切,𠀤音朵。與揣同。 《莊子·知北遊》大馬之捶鉤者。 《註》玷捶鉤之輕重。玷音點平聲。捶或作㪜。 本作𢴹,省作〈扌𠂹〉。通作搥。

『胸』

《正字通》同胷。

『脚』

《廣韻》居勺切《集韻》訖約切,𠀤音蹻。 《說文》脛也。 《釋名》脚,却也。以其坐時却在後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釋文》尰,脚脛也。 《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一曰長脚。 《唐韻》居勺切《集韻》《韻會》訖約切,𠀤音蹻。 《說文》脛也。或作脚。 《釋名》却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 《荀子·正論篇》詈侮捽搏,捶笞臏腳。  又以足蹂物曰腳。 《司馬相如·子虛賦》射麋腳麟。 《註》郭璞曰:腳掎足。 《文選·李善註》腳,謂持其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