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肠刮肚


   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ōu cháng guā dù
成语注音 ㄙㄡ ㄔㄤˊ ㄍㄨㄚ ㄉㄨˋ
成语正音 “肚”,不能读作“dǔ”。
成语简拼 scg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搜腸刮肚
成语英文 beat one's brains(puzzle oneself about)
成语俄文 ломáть голову над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清 蒲松龄《逃学传》:“似这作文,搜肠刮肚,可待写上什么?”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一个家搜肠刮肚,不知饥,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


成语典故

形容苦思苦想。明 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一个家搜肠刮肚,不知饥,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八:“他搜肠刮肚,寻找多余的秧的用途。” 并列 形容挖空心思、花尽精力地思索。明·冯惟敏《不伏老》1折:“一个家~,不知饥,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我~挤出上面的文字,是想向你炫耀一下我的语文程度。”△多用于描述思考的状况。→瞑思苦想 ?思如泉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寻求,寻找:~集。~寻。~求。~讨。~罗。~刮。~索枯肠。 检查:~查。~身。~腰。~捕。~索。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

用刀子去掉物体表面的东西:~脸。~宫(子宫手术)。~削。~痧(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方法,刮皮肤,使充血,以减轻炎症)。 掠夺财物:搜~。~地皮(搜刮民财)。 在物体表面上涂抹:~糨子。 风吹动:大风~倒一棵树。

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肠胃部分:~子。~胁。~皮。牵肠挂~(挂念,不放心)。 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炉~儿。 圆而凸起像肚子的:腿~子。手指头~儿。

供食用的动物的胃:猪~子。羊~儿。烩~丝。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搜』

《集韻》疎鳩切,音蒐。與𢯱同。  又先侯切,潄平聲。義𠀤詳𢯱字註。  又《集韻》先彫切,音蕭。搜搜,動貌。亦省作叟。  又蘇曹切,音騷。  又蘇后切,音叟。義𠀤同。  又先奏切,音潄。人名。 《莊子·讓王篇》王子搜援綏登車。  又《集韻》《韻會》𠀤山巧切,音稍。攪搜,亂也。 《韓愈詩》炎風日搜攪。 《註》搜上聲。

『刮』

《唐韻》古䫄切《集韻》《韻會》古刹切《正韻》古滑切,𠀤音鴰。 《說文》掊把也。一曰摩切。 《廣韻》刮削。 《周禮·冬官考工記》刮摩之工。 《字彙》古滑切,音刮。惡風。

『肚』

《廣韻》當古切《集韻》《韻會》董五切,𠀤音賭。 《廣韻》腹肚。 《集韻》胃也。 《正字通》俗呼曰肚。 《博雅》𦞅謂之肚。  又《廣韻》《正韻》𠀤徒古切,音杜。義同。  又《正韻》獨故切,音覩。 《正字通》方音讀曰睹。 《韓愈詩》腸肚鎭煎煼。 《註》音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