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顶放踵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ó dǐng fàng zhǒng
成语注音 ㄇㄛˊ ㄉ一ㄥˇ ㄈㄤˋ ㄓㄨㄥˇ
成语简拼 mdf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摩頂放踵
成语英文 dedicate oneself completely to the welfare of mankind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 章炳麟《变法箴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成语典故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赵岐注:“摩突其顶,下至于踵。以利天下,己乐为之。” 摩:磨。放:至,到。从头顶至脚跟都摩伤。意谓墨子为推行兼爱,损伤身体,亦所不顾。后因以“摩顶放踵”用作为完成某项任务,不辞劳苦的典故。 宋.王安石《再乞表》:“摩顶放踵,虽愿效于微劳;以蛟负山,顾难胜于重任。”章炳麟《变法箴言》:“故摩顶放踵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伏自思之,生圣日,沐皇风,磨顶至踵,莫非亭育。不能历丹凤、抵濯龙、北面玉阶、东望金屋、抗音而正谏者,圣王之罪人也。” 并列 摩,擦。顶,头顶。放,至、到。踵,脚跟。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了。形容不怕艰辛,不辞劳苦。语出《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明·徐光启《致鹿善继简》:“以此鄙意益坚,虽~犹为之。”△褒义。多用于比喻人的不畏艰苦、奋斗精神方面。→手足胼胝?脑满肠肥。 也作“摩顶至踵”、“摩顶至足”、“磨踵灭顶”、“磨顶至踵”。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擦,蹭,接触:~擦。~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肩接踵。~顶放踵。 摸,抚:~弄。~挲(suō) 研究,切磋:观~。揣~(a.研究,仔细琢磨;b.估量,推测)。 古同“磨”,磨擦。

〔~挲(suō)〕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地移动。

最高的,最上的及最高最上的部分:~点。头~。山~。~巅。~尖。 用头支承:~承。~天立地。 支撑,抵住:~礼(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礼节,两手伏地,以头抵住受拜人的脚)。~门立户。 从下面拱起:种子发芽把土~起来了。 最,极:~好。~多。~大。 相对着:~风。~头。 相当,等于:一个~俩。 担当:~班。不~事。 代替:~罪。冒名~替。 争辩,冲撞:~嘴。 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两~帽子。 到(某个时间):昨天~十二点才到家。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了。~胆。~诞。~任。~肆。~歌。~怀。豪~。释~。 散(sàn):~工。~假。~学。~晴(阴雨后转晴)。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牧。~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 驱逐到远方去:~逐。~黜。流~。 到基层去:~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 发出:~电。~毒。~光。发~。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债。~贷。 扩展:~大。~宽。 花开:百花齐~。心花怒~。 搁、置:这件事情不要紧,先~一~。存~。~弃。~心。~置。 至:~乎四海。摩顶~踵。

脚后跟:举~。接~而至。 走到:~见(常去相见)。~谢。~门相告。 追随,继承:~继。~武(跟着别人的脚印走,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或是效法前人)。~事增华(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更加发展)。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摩』

《唐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𠀤音磨。 《說文》研也。 《廣韻》迫也。 《增韻》揩也。 《易·繫辭》剛柔相摩。 《註》相切摩也。 《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註》相切磋也。  又《樂記》陰陽相摩。 《註》猶迫也。 《戰國策》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 《註》摩言切近過之。  又揣摩也。 《鬼谷子》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抱薪趨火,燥者先然。平地注水,濕者先濡。  又《揚子·方言》滅也。𨻰之東鄙曰摩。 《史記·平準書》姦或盜摩錢裏取鎔。  又消摩。 《曹毗杜蘭香傳》消摩自可愈疾,香以藥爲消摩。  又《唐韻》《集韻》𠀤莫臥切,磨去聲。按摩也。 《孟子·爲長者折枝註》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  又《集韻》忙皮切,音糜。漢有施摩神,荆巫所祠。或作攠。  又古與靡磨𠀤通。

『放』

《唐韻》《集韻》《韻會》𠀤甫妄切,音舫。 《說文》逐也。 《小爾雅》棄也。 《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 《疏》放逐。 《左傳·宣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 《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  又《書·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 《疏》據我釋之,則云放。  又《禮·曲禮》毋放飯。 《註》去手餘飯於器中。  又《左傳·昭十六年》獄之放紛。 《註》放,縱也。  又《論語》隱居放言。 《何晏註》放,置也,不復言世務。  又《孟子》如追放豚。 《趙岐註》放逸之豕。  又《博雅》妄也。 《玉篇》散也。 《增韻》肆也,捨也。 《正韻》廢也。  又《廣韻》分兩切《集韻》甫兩切《正韻》妃兩切,𠀤音昉。同倣。學也。 《玉篇》比也。 《類篇》效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 《疏》能放效上世之功。  又《周禮·天官》食醫,凡君子之食恆放焉。 《註》放,猶依也。  又《孟子》放乎四海。 《趙岐註》放,至也。  又《集韻》分房切。方,或作放,倂船也。 《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 《說文》从攴作放。放字原从攴作。

『踵』

《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𠀤音腫。 《說文》追也。一曰往來之貌。 《釋名》踵,鍾也。鍾,聚也。上體之所鍾聚也。 《玉篇》足後。 《集韻》本作𣦟。 《禮·曲禮》車輪曳踵。 《疏》踵,脚後也。 《左傳·昭二十四年》吳踵楚。 《註》躡楚踵跡。 《莊子·讓王篇》納履而踵決。 《淮南子·地形訓》北有跂踵民。 《註》跂踵,踵不至地,以五指行。  又《孟子》踵門而告文公。 《趙岐註》踵,至也。  又因也。 《前漢·𠛬法志》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 《註》踵,因也。  又接也。 《前漢·霍去病傳》踵軍數十萬。 《註》踵,接也。  又頻也。 《莊子·德充符》踵見仲尼。 《註》踵,頻也。  又繼也。 《屈原·離騷》及前王之踵武。 《註》踵,繼也。  又《集韻》朱用切,音種。躘踵,不能行貌。或作偅。跂字原从足从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