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手掌足底因长期磨擦而长出的老茧。手上和脚上都生了茧子。形容长期辛苦劳动。
宋 朱熹《九江彭蠡辨》:“凡禹之所为,过门不入,胼手胝足,而不以为病者,为欲大济天下昏垫之足,以衣且食而遂其生耶!”
形容辛勤劳碌。邹韬奋《抗战以来·热烈爱国的千万侨胞》: “侨胞的金钱不是容易得到的,是由于他们终年骈手胝足,千辛万苦,省吃俭用,积蓄起来的。” 参见:○手足胼胝 并列 胼、胝,手掌和足底长出的茧皮。形容受尽劳作之苦。语本《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明·区大相《赠宪府王公治水歌》:“~不言瘁,烈风淫雨有时休。”※胝,不读作dǐ。△多用于表现劳作方面。→摩顶放踵 ?细皮嫩肉。 也作“胼胝手足”、“手胼足胝”、“胼胝之劳”。
〔~胝〕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变硬了的皮肤。 〔~胝体〕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胼~〕见“胼”。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 完全:~以。~色。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 增益:以昼~夜。
《集韻》蒲眠切,音蹁。胼胝,皮堅。 《玉篇》皮厚也。手足胼胝。 《集韻》或作跰。通作骿。
『手』《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胝』《唐韻》竹尼切《集韻》《韻會》張尼切,𠀤音疷。 《說文》腄也。 《玉篇》胼胝。 《廣韻》皮厚也。 《韻會》𧿧也。 《集韻》一曰繭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躬傶骿胝無胈《註》𨇿也。 《荀子·子道篇》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 《任昉·百辟勸進牋》雖累繭救宋,重胝存楚。 又《集韻》稱脂切,音𨾦。鳥胃。一曰胵,五藏總名。 《博雅》百葉謂之膍胵。本作胵。或从氐。 又丁計切,音帝。牲體之本也。 又《正韻》旨而切,音支。義同。
『足』《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𠀤音哫。 《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 《易·說卦》震爲足。 《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 《禮·玉藻》足容重。 《註》舉欲遲也。 又《廣韻》滿也,止也。 《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 《詩·小雅》旣霑旣足。 《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 《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又不可曰不我足。 《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虃,百足。 《註》音纖。 又姓。 《戰國策》足强。 《註》韓人。 又《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𠀤音沮。 《論語》巧言令色足恭。 《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 《朱傳》過也。 《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 《註》足,猶擁也。 又《廣韻》添物也。 《類篇》益也。 《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又《韻補》叶子悉切。 《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