攧唇簸嘴


   攧:同“颠”。摇唇动嘴。说长道短,背后非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iān chún bǒ zuǐ
成语注音 ㄉ一ㄢ ㄔㄨㄣˊ ㄅㄛˇ ㄗㄨㄟˇ
成语简拼 dcb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攧脣簸嘴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攧:同“颠”。摇唇动嘴。说长道短,背后非议。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己不肯施仁仗义,及见他人做了好事,反又攧唇簸嘴。”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跌:~下水中。 摔:~碎了玉盘。 顿脚:“玉笋频搓,绣鞋重~。”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膏。~裂。~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吻(嘴唇,喻口才、言辞)。~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箕〕❶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❷簸箕形的指纹(“箕”均读轻声)。

用簸箕颠动米粮,扬去糠秕和灰尘:~谷。 颠动摇晃:颠~。~荡。~动。~弄。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巴。~头。~快。~严。~直。~软。~笨。~馋。张~。~甜心苦。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壶~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唇』

《唐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𠀤音眞。 《說文》驚也。 《廣韻》同㖘。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  又之刃切,音震。驚聲。 《字彙》俗作口脣字,非。

『簸』

《廣韻》《集韻》補火切《韻會》杜果切《正韻》烏果切,𠀤音駊。 《說文》揚米去糠也。 《詩·大雅》或簸或蹂。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補過切,音播。義同。

『嘴』

《集韻》祖委切,音㭰。本作觜。與𠲿𠾋同。詳𠲿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