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故伤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击鼓宰猪而求神,徒使鼓破而猪失。谓徒劳无益。《荀子.解蔽》:“故伤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并列 豚,小猪。湿痹病症,击鼓烹猪以求神。结果打破了鼓丧失了猪,病还是没有治好。比喻白费功夫。《荀子·解蔽》:“故伤于湿而击鼓痹,则必有~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多用于情状方面。
破旧,坏:~旧。~俗。~衣。~屣。~帚自珍。 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人(我)。~姓。~处。~校。~国。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 高起,凸出:~包。~胀。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鼠〕哺乳动物,亦称“荷兰猪”、“天竺鼠”。 小猪,亦泛指猪:~肩。~蹄。~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廣韻》《集韻》《韻會》𠀤毘祭切,音幣。 《說文》帗也。一曰敗衣也。 《玉篇》與㡀同。 《詩·鄭風》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爲兮。 又《玉篇》壞也。 《易·井卦》甕敝漏。 又《禮·郊特牲》冠而敝之,可也。 《釋文》棄也。 又《左傳·僖十年》敝於韓。 《註》敝,敗也。 又《左傳·襄九年》以敝楚人。 《註》敝,罷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筋欲敝之敝。 《疏》筋之椎打嚼齧,欲得勞敝。 又姓。 《廣韻》齊有敝無存。 又與蔽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長其畏而薄其敝。 《註》敝,讀爲蔽塞之蔽,謂弓人所握持者。 《疏》畏,謂柎之上下。敝,謂人所握持手蔽之處。 又《集韻》部弭切,音埤。敝跬,用力貌。 又《集韻》蒲結切,音蹩。 《詩·國風》敝苟在梁。徐邈讀。 又《正韻》必弊切,音瞥。 《前漢·東方朔傳》主自執宰敝膝。 《註》師古曰:敝膝,賤者之服。敝與蔽同。 又《韻補》叶筆別切。 《老子·道德經》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玉篇》或作𡚁。俗作弊。
『鼓』《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 《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 《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 《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 《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 《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 《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又《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又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 《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 《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又量名。 《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 《廣雅》斛謂之鼓。 《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 《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又《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 《集韻》俗作皷,非是。
『豚』《唐韻》徒䰟切《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𠀤音屯。 《說文》小豕也。 《小爾雅》豬子曰豚。 《易·中孚》豚魚吉。 《孔疏》豚,獸之微賤者。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豚曰腯肥。 《周禮·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 又地名。 《左傳·定六年》公侵鄭,往不假道于衞。及還,陽虎使季、孟舍于豚澤,衞侯使彌子瑕追之。 又水名。 《字彙補》豚水,在牂柯郡。 又姓。 《印藪》有豚少公,漢人。 又河豚,魚名。與魨同。 《博雅》鯸䱌,魨也。背靑,腹白,觸物卽怒,其肝殺人。 《註》正今人名爲河豚者也。 又《廣韻》或作㹠。 《莊子·德充符》適見㹠子食于其死母者。 《晉書·謝混傳》每得一㹠,以爲珍膳。 《音義》㹠,卽豚字。 又《集韻》通作肫。 《晉書·王濟傳》蒸肫甚美。 又書作𧱸。 《石鼓文》射其𧱸蜀。 《釋文》作豚。 又書作𦚌。 《石鼓文》又體如𦚌。 《釋文》作豚。 又《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𠀤屯上聲。行曳踵也。 《禮·玉藻》圈豚行不舉足。 《註》豚性散,圈之則聚而回旋于其中。圈、豚𠀤上聲。 又《集韻》或作腯。 《禮·曲禮》豚曰腯肥。 《釋文》腯亦作豚。 又《韻會小補》徒困切,屯去聲。義同。 又《字彙補》都昆切,音墩。土豚,土墩也。 《魏志·蔣濟傳》豫作土豚,遏絕湖水。 又叶徒丁切,音庭。 《李尤·席銘》施席接賔,士無過賢。値時所有,何必羊豚。賢音𠛬。 《說文》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篆文从肉豕作豚。 《玉篇》作𧱔。 《類篇》作𦜼。 《集韻》作𠭣。亦作腞。或作豘、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