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本务实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ūn běn wù shí
成语注音 ㄉㄨㄣ ㄅㄣˇ ㄨˋ ㄕˊ
成语简拼 dbw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敦本務實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我们办事要有敦本务实的精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成语典故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并列 治理根本,注重实际。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敦,古读作duī。△褒义。多用于做事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厚道,笃厚:~朴。~厚。~实。 诚心诚意:~聘。~请。 督促:“使虞~匠”。~劝。~促。 姓。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 原来:~来。~领。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

事情:事~。任~。公~。特~。不识时~(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 从事,致力:~工。~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虚。当~之急。 追求:好(hào )高~远。 必须,一定:~必。~须。除恶~尽。 旧时收税的关卡(现多用于地名):曹家~(在中国河北省)。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敦』

《廣韻》《集韻》𠀤都昆切,音墩。 《說文》作𣀦。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  又《五經文字》敦,厚也。 《易·臨卦》敦臨吉。 《疏》厚也。  又《詩·邶風》王事敦我。 《釋文》韓詩云:敦,迫也。鄭都回反,猶投擲也。  又《爾雅·釋詁》敦,勉也。 《疏》敦者,厚相勉也。 《前漢·揚雄傳》敦衆神使式道兮。 《註》師古曰:敦,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 《史記·歷書註》敦,盛也。  又《揚子·方言》敦,大也。  又姓。 《廣韻》敦洽,衞之醜人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回切,音堆。 《詩·豳風》敦彼獨宿。 《傳》敦敦然獨宿也。  又《詩·魯頌》敦商之旅。 《箋》敦,治也。  又《莊子·說劒篇》今日試使士敦劒。 《註》敦,斷也。  又《廣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𠀤音團。 《詩·豳風》有敦瓜苦。 《傳》敦,猶專專也。 《疏》敦,是瓜繫蔓之貌,言瓜繫於蔓,專專然也。 《釋文》徒丹反。 《朱傳》音堆。  又《詩·大雅》敦彼行葦。 《傳》聚貌。 《釋文》徒端反。  又《集韻》徒渾切,音屯。 《詩·大雅》鋪敦淮濆。 《箋》當作屯。 《揚雄·甘泉賦》敦萬騎於中營兮。 《註》敦與屯同。𨻰也。  又《類篇》敦煌,郡名。  又《集韻》《韻會》𠀤丁聊切,音雕。 《詩·大雅》敦弓旣堅。 《傳》敦弓,畫弓也。天子敦弓音彫。 《疏》敦與彫,古今之異。  又《詩·周頌》敦琢其旅。 《疏》敦雕古今字。 《朱傳》音堆。  又《集韻》都內切,音對。 《儀禮士昏禮》黍稷四敦皆蓋。 《禮·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 《註》敦音對。黍稷器。 《疏》敦與瑚璉簠簋連方,故云黍稷器也。  又《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註》敦,槃類,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  又《集韻》大到切,音道。幬,或作敦。覆也。 《周禮·春官·司几筵》每敦一几。 《註》敦讀曰燾。覆也。  又《集韻》杜皓切,音稻。  又𨻰留切,音儔。義𠀤同。  又《集韻》《正韻》𠀤杜本切,音盾。 《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謂之渾敦。 《註》謂驩兜渾敦,不開通之貌。 《疏》混沌與渾敦,字之異耳。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困切。通作頓。 《爾雅·釋丘》丘一成爲敦丘。 《疏》詩衞風氓篇,至于頓丘,是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註》敦,音頓。 《史記·歷書註》困敦,混沌也。  又《莊子·列禦𡨥》敦杖蹙之。 《音義》敦,音頓。司馬云:豎也。  又《集韻》主尹切,音準。淳,或作敦。 《周禮·天官·內宰》出其度量淳制。 《註》故書淳爲敦。杜子春讀敦爲純。純者,謂幅廣也。  又《集韻》他昆切。憞,或省作敦。憞者,恨心不明也。  又《韻補》叶都鈞切。 《崔瑗·南陽文學頌》我國旣淳,我俗旣敦。  又叶亭年切。 《蘇軾·祭同安郡夫人文》嗣爲兄弟,莫如君賢。婦職旣備,母儀甚敦。

『本』

《唐韻》《正韻》布忖切《集韻》《韻會》補衮切,𠀤奔上聲。 《說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 《左傳·昭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又《玉篇》始也。  又《廣韻》舊也,下也。 《禮·禮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 《爾雅·釋器疏》柢本也,凡物之本,必在底下。  又《左傳註》豫爲後地曰張本。  又《曲禮》韭曰豐本,菖蒲根曰昌本。  又《集韻》《類篇》𠀤逋昆切。同奔。喻德宣譽曰本走。  又叶方典切,音匾。 《班婕妤·擣素賦》調非常律,聲無定本。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常斂。 《字學三正》古文本字。○按《集韻》本,古文作𡴩。下从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