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志昂扬


   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òu zhì áng yáng
成语注音 ㄉㄡˋ ㄓˋ ㄤˊ 一ㄤˊ
成语简拼 dzay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鬥志昂揚
成语英文 have high morale(with high morale and strong fighting will)
成语日文 闘志をたぎらせる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




成语示例


战士们听了英雄的报告,受到很大鼓舞,个个斗志昂扬。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成语典故

昂扬:情绪高涨。形容斗争意志坚定,情绪高涨。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主谓 斗争意志旺盛。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提出‘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的口号。部队~,前进的速度更快了。”※扬,不读作yǎng。△褒义。用于描写斗志高。→精神振奋 意气风发 壮志凌云 龙马精神 ?萎靡不振 少气无力 垂头丧气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形容事物之大:~胆。 形容事物之小:~室。 像斗的东西:~车。~笠。~篷。熨~。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气冲~牛(怒气冲天)。 圆形的指纹:~箕。~纹。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 古同“陡”,突然。

对打:~殴。战~。 比赛胜负,争胜:~力。~劲。~智。~志昂扬。 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牛。~蟋蟀。 拼合,对准,凑近:~眼。 古同“逗”,逗引。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 记号:标~。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 姓。

仰,高抬:~首。~然。 高,贵:~贵。价~。 情绪高:~扬。高~。~藏(cáng )(形容人的仪表雄伟,气宇不凡的样子)。~奋。气~~。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飘~。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口切,音陡。 《說文》大升也。 《羣經音辨》升十之也。 《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 《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又宿名。 《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 《易·豐卦》日中見斗。 《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 《詩·小雅》維北有斗。 《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 《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 《又》衡殷南斗。 《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又酒器。 《詩·大雅》酌以大斗。 《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 《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又吳中市魚亦以斗計。 《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又《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又《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 《疏》象斗,染黑。  又《尚書序》皆科斗文字。 《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又《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 《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又《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又《集韻》《正韻》𠀤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 《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 《註》所以沃尸也。 《釋文》斗依注,音主。 《唐韻》都豆切《集韻》丁𠋫切,𠀤音鬬。 《說文》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 《廣韻》凡从鬥者,今與門戸字同。 《字㝈》鬥右音戟,𩰊字从手,手有所執,左音掬,𩰋字反𩰊,執物則一。  又《集韻》克角切,音搉。鬭也。 《篇海》俗鬭字。 《玉篇》俗鬭字。 《唐韻》《集韻》《韻會》都豆切《正韻》丁𠋫切,𠀤兜去聲。 《說文》遇也。 《玉篇》爭也。 《廣韻》鬭競。 《禮·檀弓》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鬭。 《孟子》今有同室之人鬭者。 《疏》有鬭爭之者。  又姓。 《左傳·桓六年》鬭伯比言于楚子。 《註》楚大夫。  又《集韻》當侯切,音兜。交爭也。  又叶都故切,音妒。 《郭璞·流寓賦》涉幽谷之高關,壯斯世之險固。過王城之丘墉,想穀洛之合鬭。

『志』

《唐韻》《集韻》《韻會》職吏切《正韻》支義切,𠀤音鋕。 《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 《論語》志於道。 《詩序》在心爲志。  又《廣韻》意慕也。 《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 《註》志者,意所擬度也。 《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 《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又準志也。 《書·盤庚》若射之有志。 《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又章志也。 《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 《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又本志也。 《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 《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 《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又記也。與誌同。或作識。 《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 《前漢書》有十志。 《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 《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又《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 《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又箭鏃也。 《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 《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又叶眞而切,音支。 《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唐韻》《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 《說文》記誌也。 《唐書·褚亮傳》圖史一經目,輒誌于心。 《南齊書·王慈傳》朝堂榜誌。 《列子·楊朱篇》大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 《文中子·述史篇》制誌詔𠕁,則幾乎典誥矣。 《註》誌,臣下誌君之善也。  又《正韻》支義切,音寘。義同。  又同志。 《正字通》凡史傳記事之文曰誌。 《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 《註》志,謂記也。  又《漢書》有十志,俱與誌同。  又《類篇》或作識。 《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通作痣。 《史記·漢高祖紀》左股七十二黑子。 《師古註》今中國通呼爲黶子,吳楚俗謂之誌。誌,記也。 《南齊書·江祏傳》高宗胛上有赤誌。

『昂』

《唐韻》五岡切《集韻》魚剛切《韻會》疑剛切《正韻》五剛切,𠀤音卬。 《說文》舉也。 《楚辭·遠遊》服偃蹇而低昂兮。  又《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 《註》昂昂,馬行貌。  又《類篇》日升也。一曰明也。  又《集韻》魚向切,音仰。昂昂,君之德也。 《韻會》通作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