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尽杀绝


   斩:砍断;尽、绝:完。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ǎn jìn shā jué
成语注音 ㄓㄢˇ ㄐ一ㄣˋ ㄕㄚ ㄐㄩㄝˊ
成语简拼 zjsj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斬儘殺絶
成语英文 be completely annihilated
成语俄文 всех прикончить(истребить без остáтка)
成语日文 一人残(のこ)らず殺(ころ)すこと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斩:砍断;尽、绝:完。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成语示例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集团妄图将中国革命力量斩尽杀绝,但是共产党人是斩不尽、杀不绝的,革命自有后来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


成语典故

全部杀光,一个不留。元.高文秀《渑池会》四折:“小官今日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官场现形记》一四回:“胡统领道:‘贵府退贼之功,兄弟亦有所闻。但兄弟总恐怕不能斩尽杀绝,将来一发而不可收拾。’”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追悼》:“怎得我四万万同胞都有我官人抱负,把那无量数的恩铭一个个斩尽杀绝,方泄我心头之恨。” 见“赶尽杀绝”。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满清的妖主康熙,已经派八旗妖兵包围了清真寺,要将我等回民全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砍断:~断。~首。~决。~除。~草除根。~钉截铁。先~后奏。披荆~棘。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极,最:~底下。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 )。~管。 都,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尽』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 《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𠀤秦上聲。 《說文》器中空也。 《小爾雅》止也。 《玉篇》終也。 《廣韻》竭也。 《集韻》悉也。 《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 《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 《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 《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 《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 《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 《註》適可而止也。  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 《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又姓。見《萬姓統譜》。  又《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𠀤津上聲。 《類篇》極也。 《正韻》盡之也。 《書·康誥》往盡乃心。 《詩·小雅》孔惠孔時,維其盡之。 《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 《禮·樂記》殷周之𣠋盡矣。  又《韻會》皆也。 《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又《類篇》任也。 《增韻》縱令也。 《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 《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又盡盡,極視盡物之貌。 《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又《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𠀤秦去聲。亦竭也。 《周語》齊國佐其語盡。 《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 《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 《註》盡,猶空也。 《字彙》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