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地名,在今南京南。表示怀念故国或忧国伤时的无可奈何悲愤心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 不久以前,刚才:~近。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姓。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牡丹~。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邮~。岗~。 适中,均匀:~匀。 正,当:~午(正午,中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眼里流出的水:眼~。~痕。~水。~眼。~珠。~盈盈。声~俱下。
《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𠀤音辛。 《說文》取木也。 又《博雅》初也。 《易·大畜》日新其德。 《書·胤征》咸與惟新。 《詩·豳風》其新孔嘉。 《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又姓。 《晉語》新穆子。 又複姓。 《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 《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又《韻補》叶蘇前切。 《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亭』《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𠀤音庭。 《說文》民所安定也。 《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 《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 《東觀漢紀》衞䬃爲桂陽太守,鑿山通路,列亭置郵。 又《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繕鄕亭,浚溝渠。 又亭長。 《後漢·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亭長舊名負弩,改爲亭長。或爲亭父。 《揚子·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 又《前漢·平帝紀》因郵亭書以聞。 《註》郵亭,行書之舍,卽今驛遞。 又直也。 《史記·五帝紀》以征不亭。 又平也,均也。 《前漢·酷吏傳》張湯平亭疑法。 《淮南子·原道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 又亭亭,山名,在泰山下。 《史記·封禪書》黃帝封泰山,禪亭亭。 又亭亭,聳立貌。 《太公·兵法》高山盤石,其上亭亭。 又《黃庭經》九原之山何亭亭。 《註》猶心也。 又亭毒,化育也。 《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 《註》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 又亭午。 《孫綽·遊天台山賦》羲和亭午,游氣高褰。 《註》亭,至也。午,日中也。游氣,海氣也。褰,開也。言氣開見日也。一曰亭午卽直午之義。 又《古今注》蜻蜓一名靑亭,色靑而大者是也。 又水止曰亭。與渟同。 《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又《韻補》叶徒陽切。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寸木尺土,無竢斯亭。揚威斬蛇,金精摧傷。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泪』《字彙》與淚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遂切,音類。目液也。 《本草》淚者,肝之液。 《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 又《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 又《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麗。疾流貌。 《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 《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 又《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 又淒淚,寒涼貌。 《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