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乎:文言叹词;哉:语助词。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见“呜呼哀哉”
〈介〉在:生~憂患。 對;對於:敏~事而慎~言。 到,至;至:出於幽谷,遷于喬木。 自;從:將拯~水火之中。 比。表示比較:苛政猛~虎。 被:表示被動:勞力者治~人。 給:己所不欲,勿施~人。 〈助〉表示語氣,無實義:~,語辭也。 〈連〉表示並列。今趙之與秦也,猶齊之~魯也。 姓。
同“烏”。鳥名:虎豹為羣,~鵲與處。 嘆詞。表示讚美:~穆清廟,肅雝顯相。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吗)?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呀)!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无须~。异~寻常。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 古同“呼”,呜呼。
悲痛:悲~。~求。~叹。~鸣。~思。~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悼念:~悼。默~。 旧时称死去母亲:~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
文言语气助词(❶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如“何~?”“有何难~?”❷表感叹,相当于“啊”,如“快~!”)。 古同“才”,开始。
《唐韻》哀都切《集韻》《韻會》《正韻》汪胡切,𠀤同烏。 《韻會》隷變作於。古文本象烏形,今但以爲歎辭及語辭字,遂無以爲鴉烏字者矣。 又《爾雅·釋詁註》於乎皆語之韻絕。 《疏》歎辭也。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詩·周頌》於穆淸廟。 又《周頌》於乎不顯。○按或作嗚烏,音義皆同。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𠀤音淤。語辭也。 《博雅》於,于也。○按《說文》于訓於也,蓋于於古通用。凡經典語辭皆作于。 又《廣韻》居也。 《韓愈·示兒詩》前榮饌賓親,冠昏之所於。 《朱子·考異》所,或作依。○按所於作依於,則是依之以居也。孔融書,舉杯相於。曹植樂府,心相於。杜甫詩:良友幸相於。卽相依以居之意。 又《揚子·太𤣥經》白舌於於。 《註》多難貌。 又《廣韻》代也。 《集韻》往也。 又地名。 《戰國策》商於之地六百里。 又姓。 《姓氏急就篇》黃帝臣於則造履。 《前漢·功臣表》涉安侯於單。 《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𠀤音污。 《說文》孝鳥也。象形。 《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 《詩·邶風》莫黑匪烏。 《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又《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又《爾雅·釋鳥》燕白脰烏。 《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 《又》鸀山烏。 又《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註》烏謂𤰞居,鵲之屬。 又《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又《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又《說文》孔子曰:烏𥃳,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 《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 《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又《玉篇》語辭也。 又《廣韻》安也。 《正韻》何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 《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又《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 《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 《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又《韻會》黑色曰烏。 《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 《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又《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 《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 《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又縣名。烏氏,因水而名。 《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 《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 又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又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又《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又赤烏,殿名。 《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又《集韻》《類篇》𠀤於加切,音鴉。 《前漢·西域傳》烏秅國。 《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又《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又《集韻》《類篇》𠀤於諫切,音晏。 《前漢·西域傳》烏秅國。 《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又《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
『乎』《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湖。 《說文》兮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 《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 《廣韻》極也。 又疑辭。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 《戰國策》彈鋏歸來乎。 又呼聲。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又荒烏切。與呼同。 《詩·大雅》於乎小子。 《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 《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游飇去復反兮。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哀』《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𠀤音唉。 《說文》閔也。 《玉篇》哀傷也。 《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 《詩·豳風》哀我人斯。 又《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 《詩·小雅》哀哀父母。 又憐也,愛也。 《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 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 《註》哀駘,醜貌;它,其名。 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又姓。 《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 《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 《姓譜》宋有哀長吉。 《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 又國名。 《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又叶於希切,音衣。 《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又》山有蕨薇,隰有𣏌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哉』《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栽。 《說文》言之閒也。 《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 《爾雅·釋詁》哉,閒也。 又《爾雅·釋詁》哉,始也。 《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書·伊訓》朕哉自亳。 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又《玉篇》語助。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 《書·益稷》禹曰:兪哉。 《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又與材通。 《論語》無所取材。 《註》古字材哉同。 又音載。 《書·武成》哉生明。 《釋文》徐音載。 又《詩·大雅》𨻰錫哉周。 《傳》哉,載也。 《疏》文王能布𨻰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又叶將其切,音貲。 《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又《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說文》本作𠳆。 又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