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清


   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áng guān zhě qīng
成语注音 ㄆㄤˊ ㄍㄨㄢ ㄓㄜˇ ㄑ一ㄥ
成语简拼 pgz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旁觀者清
成语英文 The onlookers see most clearly.
成语法文 nul n'est bon juge en sa propre cause
成语俄文 со стороны виднее
成语日文 傍観者にははっきり見える,傍目八目(おかめはちもく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俗话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陈多寿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成语典故

“旁观者清”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对同一事物,旁观者比当事人看得更清楚更全面。   这个成语来源于《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者为,傍观见审。   唐朝有位很有学问的人,名叫元澹,字行冲。他撰写的《魏典》三十篇,受到当时许多学者的称赞。有一次,一位大臣上疏唐玄宗,请求把唐初名相魏征修订、整理的《礼记》列为儒家经典。唐玄宗觉得这个主意好,便命元行冲等人仔细校核,再加上注解。   过了一个时期,元行冲完成了任务,把魏征的本子编成五十篇,并加了注解,呈送给玄宗。不料右丞相张说对这样做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戴圣的本子使用到现在已近千年,东汉的郑玄也为它加了注解,为什么要改用魏征的本子呢?玄宗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元行冲认为本子还是改换一下为好,他写了一篇文章,起名《释疑》,用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是采用客人和主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的。   客人问:“《礼记》这部书,究竟哪个编的好?”   主人答:“戴圣编的本子,从西汉到现在,已经过许多人的修订、注解,矛盾之处很多。魏征考虑到这个情况,对它进行了修订、整理,哪知那些墨守成规的人竟会反对!”客人说:“就像下棋一样,局中人反而迷糊,旁观者倒看得清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 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 广,广泛:~征博引。 邪、偏:~门左道。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古同“傍”,靠。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 单纯不杂:~唱。~茶。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 详细登记:~册。~单。 公正,廉洁:~廉。~正。~官。~绩。 洁净,纯洁:~洁。~爽。冰~玉洁。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高。~绮。~雅。~操。~介(清高耿直)。~望(清白高尚的声望)。~识(高明的见识)。 太平,不乱:~平。~泰。~和。 中国朝代名:~代。~宫秘史。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旁』

《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𠀤音螃。㫄隷作旁。 《博雅》旁,大也。廣也。 《釋名》在邊曰旁。 《玉篇》猶側也。非一方也。 《易•乾卦》旁通情也。 《書•太甲》旁求俊彥。 《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 《註》岐旁,岐道旁出。  又《集韻》晡橫切,音𦅈。騯騯,馬盛貌。或省作旁。 《詩•鄭風》駟介旁旁。 《疏》北山傳云:旁旁然不得已,則此言旁旁亦爲不得已之義。 《朱傳》旁旁,馳驅不息之貌。音崩。叶補岡反。  又《韻會》《正韻》𠀤蒲浪切,音傍。 《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 《註》如淳曰:旁午,分布也。師古曰:一縱一模爲旁午。猶言交橫也。  又《莊子•齊物論》旁日月。 《註》依也。  又《集韻》鋪郞切,音滂。旁礴,混同也。  又《集韻》蒲庚切,音彭。旁勃,白蒿也。兔食之,壽八百歲。

『者』

《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𠀤音赭。 《說文》別事詞也。从白𣥐聲。𣥐,古文旅字。 《韻會》今作者。 《玉篇》語助也。 《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  又《韻補》叶掌與切。 《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 《註》索隱曰:者,協音渚。 《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  又叶阻可切。 《繆襲·挽歌》形容稍銷歇,齒髮行當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  又叶之戈切。 《韓愈·盧氏墓銘》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告觀者。  又《韻會》說文从白,當作者,今作者。◎按說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者或从白𣏔聲。𣏔,古文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