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韭秋菘


   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泛指时新菜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ūn jiǔ qiū sōng
成语注音 ㄔㄨㄣ ㄐ一ㄡˇ ㄑ一ㄡ ㄙㄨㄥ
成语简拼 cjq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萅韮秌菘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泛指时新菜蔬。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平章春韭秋菘味,拆补天吴紫凤图。 ★宋·陆游《自笑》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成语典故

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名。泛指时新菜蔬。语本《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并列 菘,一种阔叶蔬菜名。泛指时新菜蔬。语本《南齐书·周爇传》:“文惠太子问爇:‘菜食何味最胜?’爇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清·王士禛《居易录》卷上:“近京师筵席多尚异味,余酒次戏占绝句云‘滦鲫黄羊满玉盘,菜鸡紫蟹等闲看,不如随分闲茶饭,~未是难。’”△多用于菜蔬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年的第一季:~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两性相求的欲望:~心。怀~。 生机:大地回~。 姓。

〔~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而扁,夏秋间开小白花;叶和花嫩时可食,种子可入药。简称“韭”,如“~黄”。

〔~菜〕即“白菜”。 〔~蓝〕二年生草本植物,角果长椭圆形,扁平。多供制染料蓝靛。根(称“板蓝根”)和叶(称“大青叶”)均可入药。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春』

《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𠀤蠢平聲。 《爾雅·釋天》春爲靑陽。 《註》氣淸而溫陽。 《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 《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 《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 《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 《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又姓。 《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又酒名。 《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又花名。 《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又《集韻》尺尹切,音蠢。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 《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韭』

《廣韻》《集韻》《韻會》舉有切《正韻》已有切,𠀤音久。 《說文》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 《韻會》通志云:韭性溫,謂之草鍾乳。 《禮·曲禮》韭曰豐本。  又《內則》豚,春用韭,秋用蓼。 《儀禮·聘禮》韭葅。 《列子·天瑞篇》老韭之爲莧也。 《埤雅》韭之美在黃。  又《爾雅·釋草》蒮,山韭。 《疏》韭生山中者名蒮。 《本草》李時珍曰:諸葛韭,亦山韭也,但因人命名耳。  又《本草》孝文韭,生塞北,狀如韭,云是魏孝文帝所種。  又《羣芳譜》水韭,五六月堪食,不葷而脃。 《北戸錄》水韭,生於池塘中,葉似韭,得非龍爪韭乎。字林云:簽,水中野韭也。  又《本草》麥門冬,一名禹韭,齊名愛韭,秦名烏韭,楚名馬韭,越名羊韭。

『秋』

《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𠀤音鰌。金行之時。 《爾雅·釋天》秋爲白藏。 《註》氣白而收藏也。 《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又《說文》禾穀熟也。 《禮·月令》孟夏麥秋至。 《𨻰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 《書·盤庚》乃亦有秋。  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 《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 《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又九月爲三秋。 《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又四秋。 《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又《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又秋秋,馬騰驤貌。 《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又《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 《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又春秋,魯史名。  又大長秋,皇后官名。 《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 《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又姓。  又七遙切,音鍫。 《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又《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又楚俱切,音蒭。 《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菘』

《唐韻》息弓切《集韻》思融切,𠀤音嵩。 《玉篇》菜名。 《南史·周顒傳》秋末晚菘。 《埤雅》菘性隆冬不彫,四時長見,有松之操,故其字會意。 《集韻》或作𦬘、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