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弦改辙


   见“更弦易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èng xián gǎi zhé
成语注音 ㄍㄥˋ ㄒ一ㄢˊ ㄍㄞˇ ㄓㄜˊ
成语简拼 gxg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更絃改轍
成语英文 change one's directio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更弦易辙”。


近义词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宋濂《谕安南国诏》:“揆于大义,必讨无赦。如或更弦改辙,择日臤亲贤命而立之,庶几可赎前罪。”


成语典故

同“改弦易辙”。明 宋濂《谕安南国诏》:“揆于大义,必讨无赦。如或更弦改辙,择日?亲贤命而立之,庶几可赎前罪。” 见“更弦易辙”。明·宋濂《谕安南国诏》:“揆于大义,必讨无赦。 如或~,择日?亲贤命而立之,庶几可赎前罪。”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改变,改换:~正。~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定(改订)。~迭(轮流更换)。~递。~番。~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 经历:少(shào )不~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愈加,再:~加。~好。~上一层楼。

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弓~。~韦(“弦”指弓弦,“韦”是兽皮,弦紧皮软,喻性子急缓不同。古人佩弦来警戒自己的性缓,佩韦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后遂用“弦韦”喻朋友的规劝)。~月(农历每月初七、八或二十二、三,月亮半圆,形似弓弦,故名)。上~(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的月相)。下~(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的月相)。应~而倒。 乐器上发声的线:琴~。~子(①指琴弦;②乐器“三弦”的通称)。~歌。管~。续~(古人以琴瑟喻夫妻,故又以“断弦”喻丧妻,以“续弦”喻再娶)。~外之音。 中国古代称不等腰直三角形的斜边。 中医脉象名:~脉。

变更,更换:~变。更(gēng )~。~革。~造。~善。~弦更张。朝令夕~。~编。~写。纂~。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更』

《玉篇》㪅今作更。 《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𠀤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弦』

《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𠀤音賢。 《說文》弓弦也。从弓,象絲軫之形也。 《儀禮·鄕射禮》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  又半月曰弦。 《釋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施弦也。 《前漢·律歷志》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  又國名。 《春秋·僖五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黃。 《註》弦國在弋陽軑縣東南。  又姓。 《廣韻》風俗通云:弦子後。 《左傳·僖二十三年》鄭商人弦高。 《哀四年》齊𨻰乞弦施救范氏。 《哀十一年》使問弦多以琴。  又脈數曰弦。 《史記·倉公傳》脈長而弦。  又弦蒲,弦中,皆地名。 《前漢·地理志》正西曰雍州,藪曰弦蒲。 《註》在汧縣,又雍州山北有蒲谷鄕弦中谷。  又與絃通。 《禮·文王世子》春誦夏弦。 《樂記》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改』

《唐韻》古亥切《集韻》《韻會》已亥切《正韻》居亥切,𠀤音輆。 《說文》更也。 《註》李陽冰曰:已有過,攴之卽𢻰。 《五經文字》𢻰从戊己之已。 《易·益卦》有過則改。  又《井卦》改邑不改井。  又姓。 《廣韻》秦有大夫攺產。  又《韻補》叶荀起切。 《張衡·思𤣥賦》私湛憂而深懷兮,思繽紛而不理。願竭力以守誼兮,雖貧窮而不改。 《說文》从攴作𢻰。攺、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