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


   既有声音;又有色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ǒu shēng yǒu sè
成语注音 一ㄡˇ ㄕㄥ 一ㄡˇ ㄙㄜˋ
成语正音 “色”,不能读作“sǎi”。
成语简拼 ysy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有聲有色
成语英文 be full of sound and colour
成语法文 vivant(expressif)
成语俄文 живо и интересно(с большой экспрессией)
成语日文 いきいきとしている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既有声音;又有色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




成语示例


沙汀《困兽记》:“我倒更加觉得生命可爱,总想过得有声有色一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记》:“其意从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成语典故

有声音,有色彩。形容说话、写文章非常生动。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从著笔耶?”清.颐琐《黄绣球》三○回:“可泣可歌的事,原要做得有声有色。”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叙得头头是道,已经不易,叙得有声有色更难。”也指有名声,有光彩。形容声势规模大。宋.汪藻《翠微堂记》:“其意以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沙汀《困兽记》七:“我倒更加觉得生命可爱,总想过得有声有色一些。” 并列 ①既有声音,又有色彩。形容表演或诗文生动精彩,栩栩如生。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1:“写月~如此(指唐李白、杜甫的咏月诗),后人复何从着笔耶?”艾芜《野牛塞》:“她讲得~,又发出笑声,引得老板哈哈大笑起来。”△褒义。用于赞美文艺描写。→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枯燥无味 味同嚼蜡 ②丰富多彩。沙汀《困兽记》7:“我倒更加觉得生命可爱,总想过得~一些。”△用于描写状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名誉:名~。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种类:各~用品。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妇女美貌:姿~。~艺。 情欲:~情。好(hào)~。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声』

《字彙》同𡔝。 《正字通》俗聲字。 《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𠀤聖平聲。 《說文》音也。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 《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 《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 《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 《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 《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 《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 《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 《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 《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 《註》生于外家。 《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叶尸羊切,音商。 《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色』

《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𠀤音嗇。 《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 《禮·玉藻》色容莊。 《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 《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 《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 《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慾。 《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 《傳》色,女色。 《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又物景亦曰色。 《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 《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 《註》驚貌。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 《傳》色,溫潤也。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 《註》色,作色也。  又祕色。 《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又《博雅》色,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