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同嚼蜡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嚼:咀嚼。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èi tóng jiáo là
成语注音 ㄨㄟˋ ㄊㄨㄥˊ ㄐ一ㄠˊ ㄌㄚˋ
成语正音 “同”,不能读作“tòng”。
成语简拼 wtjl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味同嚼蠟
成语英文 be as dry as dust
成语俄文 безвкусный(полная безвкусица)
成语日文 無味乾燥(むみかんそう)なこと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嚼:咀嚼。




成语示例


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成语典故

谓毫无趣味。多形容文章、说话枯燥无味。《儒林外史》一回:“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镜花缘》一二回:“因燕窝价贵,一肴可抵十肴之费,故宴会必以此物为首,既不恶其形似粉条,亦不厌其味同嚼蜡。”亦作“味如嚼蜡”。《楞严经》卷八:“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元.乔吉《玉交枝.闲适》曲:“飘飘好梦随落花,纷纷世味如嚼蜡。”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感情》:“如曹子建也有一首远游篇,读去便味如嚼蜡。”鲁迅《两地书》三二:“沪案以后,周刊上常有极锋利肃杀的诗,其实是没有意思的,情随事迁,即味如嚼蜡。” 见“味如嚼蜡”。《儒林外史》1回:“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道(亦指兴趣)。滋~。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香~儿。 情趣:趣~。兴~。意~。津津有~。 体会,研究:体~。耐人寻~。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和,跟:~流合污。 姓。

〔胡~〕见“胡”。

用牙齿咬碎:细~慢咽。味同~蜡。

义同(一),用于某些复合词:咀~。

〔倒(dǎo)~〕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石~。蜂~。~版。~笔。~疗。~染。~人。~纸。~烛。~黄(形容颜色黄得像蜡)。~丸。

古时的祭礼,于年终大祭万物,周朝称为“蜡”。

蝇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未。 《說文》滋味也。 《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 《禮·王制》五味異和。  又《老子·道德經》味無味。 《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 《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又五味,藥名。 《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 《本草綱目》作菋。  又《集韻》莫拜切,音𩎟。飮食之味。  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 《註》孟康曰:味音昧。  又《釋文》亡曷反,音沫。 《禮·檀弓》瓦不成味。 《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嚼』

《唐韻》才爵切《集韻》《韻會》《正韻》疾爵切,𠀤音皭。 《說文》本作噍,齧也。 《玉篇》噬嚼也。 《後漢·五行志》嚼復嚼者,京都飮酒相强之辭也。 《集韻》或作𠻘。  又《唐韻》《集韻》才肖切《正韻》在笑切,𠀤音誚。同噍。  又《集韻》子肖切,音醮。義同。𠀤詳前噍字註。

『蜡』

《集韻》《正韻》𠀤七慮切,音覻。 《說文》蠅胆也。 《周禮·秋官·蜡氏註》蜡,骨肉腐臭,蠅蟲所蜡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職也。  又助駕切,音乍。年終祭名。 《禮·禮運》仲尼與于蜡賔。 《註》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臘。 《郊特牲》蜡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又《玉篇》子六切,音蹙。蟲名。 蜡祭之蜡。 《廣韻》或作䄍。 《六書正譌》从虫昔聲。別作䄍,从示,非。 《唐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盍切,𠀤音臘。 《玉篇》蜜滓也。 《陸佃云》蜂之化蜜,必取匽豬之水,注之蠟房,而後成蜜。故謂之蠟者,蜜之蹠也。 《本草》蟲白蠟。 《李時珍曰》蠟樹,四時不凋,五月開白花,成叢結實。其蟲大如蟣蝨,延緣樹枝,食汁吐涎,剝取其渣,煉化成蠟。  又蜜蠟,生於蜜中。  又水蠟,樹葉微似楡,及甜櫧樹,皆可放蟲產蠟。 《晉書·阮孚傳》孚性好屐,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曰:一生當著幾兩屐。 《石崇傳》崇奢靡,以蠟代薪。 《南史·王僧虔傳》少時,以燭淚澆成蠟鳳凰。  又蠟梅,花名。 《蘇軾詩》蜜蜂採花作黃蠟,黃蠟爲花亦其物。  又蠟觜,鳥名。 《本草》桑扈,一名蠟觜雀,其觜或凝黃如蠟。 《廣韻》俗作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