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有终


   有开始也有结束。指做事能够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ǒu shǐ yǒu zhōng
成语注音 一ㄡˇ ㄕˇ 一ㄡˇ ㄓㄨㄥ
成语正音 “终”,不能读作“zōng”。
成语简拼 ysyz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有始有終
成语英文 carry something through to the end
成语俄文 довести начáтое до концá(довести до завершения)
成语日文 終始一貫(しゅうしいっかん)する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有开始也有结束。指做事能够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成语示例


毛泽东《矛盾论》:“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成语典故

做事坚持到底,有头有尾,善始善终。《云笈七签》卷一五:“木不相摩,火无由出;国无乱政,奸无由生;有始有终,是非不动能知之,其惟圣人乎?”《醒世恒言》卷三:“三朝之后,美娘教丈夫备下几副厚礼,分送旧相知各宅,以酬其寄顿箱笼之恩,并报他从良信息。此是美娘有始有终处。”亦作“有始有卒”。《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唐.岑文本《谏太宗勤政改过书》:“臣闻创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位,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保其位也。”《清史稿.额亦都传》:“顺治十一年,世祖命立碑旌功,亲为制文,详著其战阀,以为:‘忠勇忘身,有始有卒,开拓疆土,厥积懋焉。’” 见“有始有卒”。汉·扬雄《法言·君子》:“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终。~祖。~创。周而复~。 才,刚才:方~。~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干。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人死:临~。送~。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始』

《廣韻》《正韻》詩止切《集韻》《韻會》首止切,𠀤音𦰯。初也。 《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毛詩序》是爲四始。 《註》風二雅頌也。 《前漢·鮑宣傳》日食于三始。 《註》元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春秋法五始之要。 《註》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卽位者,一國之始。  又七始,華始,𠀤樂名。 《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 《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  又旬始,星名。 《前漢·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 《司馬相如·大人賦》垂旬始以爲幓。  又山名。 《山海經》東始之山多蒼玉。  又州名。屬廣漢郡,魏攺始州。宋攺隆慶府爲始州。  又式吏切,音試。 《毛晃曰》本始之始上聲,易資始,大始之類是也。方始爲之始去聲,禮月令桃始華,蟬始鳴之類是也。幓字原从車从參。或作襂縿。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