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枝嫩条


   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óu zhī nèn tiáo
成语注音 ㄖㄡˊ ㄓ ㄋㄣˋ ㄊ一ㄠˊ
成语简拼 rzn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柔枝嫩條
成语英文 supple twigs and tender leav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近义词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成语典故

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明 高濂《玉簪记.词媾》:“奴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并列 柔软娇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丽的女子。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奴本是~,休比做墙花路草。”△用于描写娇美的女性。→金枝玉叶。也作“柔枝嫩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植物初生而嫩:~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 软,不硬:~软。~韧。~嫩。~滑。 软弱,与“刚”相对:~懦。~弱。刚~相济。 温和:~顺。~和。~曼(柔和妩媚)。~情。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gàn )。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 古同“支”,支持,分支。

古同“歧”,岔。

初生而柔弱:娇~。~芽。 (颜色)淡;浅:~绿。~黄。 幼稚;不老练:稚~。~手。 轻;微:“~寒清晓。”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 量词。

挑取:“蚕月~叠”。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柔』

《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𠀤受平聲。 《說文》木曲直也。  又柔者剛之反。 《易·說卦》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書·洪範》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老子·道德經》豈非以其柔耶。  又安也。 《書·舜典》柔遠能邇。  又服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  又草木新生曰柔。 《詩·小雅》薇亦柔止。  又國名。 《前漢·地理志》屬琅邪郡。 俗作𣐱,非。

『枝』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 《說文》木別生條也。 《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 《廣韻》枝柯也。 《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  又散也。 《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  又與支通。 《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  又支持也。 《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 《瓚曰》小柱爲枝,斜柱爲梧。  又干支亦作幹枝。 《博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  又手節曰枝。 《孟子》爲長者折枝。 《趙岐註》折枝,按摩手節也。  又《管子·度地篇》水別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  又枝江,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南郡。  又姓。 《姓苑》楚大夫枝如,子躬之後爲枝氏。  又《集韻》翹移切,音祇。枝指,多指也。 《莊子·駢拇篇》駢拇枝指。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 《字林》橫首枝也。  又《集韻》居僞切,音攱。祭山名。  又與校通。 《儀禮·士昏禮》主人拂几授校。 《註》校,几足,古文爲枝。 與𣏽異。𣏽卽枚也。

『嫩』

《字彙》與媆同。 《杜甫詩》紅入桃花嫩。 《正字通》俗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