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宋书 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亦作“航海梯山”。梯山:架梯登山。航海:行船过海。形容路遥且险,历尽艰难困苦。宋明帝刘彧(439-472年)字休炳,文帝第十一子。元嘉二十五年封淮阳王。大明八年,为领军将军侍中。废帝刘子业时,以遭疑忌,几遇害。遂发动政变,自立为帝,是为明帝。其即位诏书称:“高祖武皇帝恩德布于四瀛,教化达于九服之地。太祖文皇帝以圣明定基业;世祖孝武帝以武略平叛逆。日月照射下,翻山越海;风吹雨打中,衣襟、衣带都被损坏。所以才创下汉所不及的基业,立下周所不及的声誉。” 【出典】: 《宋书》卷8《明帝纪》153页:“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绵九服。太祖文皇帝以大明定基;世祖孝武皇帝以下武宁乱。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例句】: 唐·平曾《留别薛射》诗:“梯山航海几崎岖,来谒金陵薛大夫。” 宋·陆游《长门怨》:“不如南粤匈奴使,航海梯山有到时。” 并列 梯山,登山。施梯登山,乘舟渡海。形容跋涉远道,经历险阻。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上华山。”《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多用于行旅方面。也作“梯山架壑”、“梯山栈谷”。
登高用的器具、设备:~子。楼~。木~。软~。电~。云~。阶~。 形状或作用像梯子的:~田。~级。~形。~队(亦泛指工作中层层递补的力量)。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书〉船。 行船或飞行:~海。~空。~天。~行(xíng )。~班。民~。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唐韻》土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天黎切,𠀤體平聲。 《說文》木階也。 《虎韜·兵略篇》視城中,則有雲梯飛樓。 《孫武·九地篇》如登樓而去梯階。 又凡階皆謂之梯。 《越語》毋曠其衆,以爲亂梯。 《釋名》階梯也。如梯之有差等也。 又凭也。 《山海經》西王母梯几戴勝。 又無隅角者謂之突梯。 《楚辭·卜居》突梯滑稽,如脂如韋。 又《正韻》杜兮切,音題。木稚也。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航』《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筕。 《廣韻》船也。 《集韻》方舟也。 《淮南子·主術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爲舟航柱梁。 《註》方兩小船,𠀤與共濟爲航也。 《張衡·思𤣥賦》譬臨河而無航。 又《字彙補》禹航,地名。今餘杭也。 又通作杭。 《詩·衞風》誰渭河廣,一葦杭之。 《註》杭,度也。
『海』《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𠀤音醢。 《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 《書·禹貢》四海會同。 《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 《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 《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 《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