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橡实作饭,芜菁为羹。泛指饮食粗劣。
《梁书·安成王秀传》:“或橡饭菁羹,惟日不足;或葭墙艾席,乐在其中。”
以橡实当饭,以蔓菁作羹。形容生活十分清苦。《梁书.安成康王秀传》:“两韩之孝友纯深,庾、郭之形骸枯槁,或橡饭菁羹,惟日不足,或葭墙艾席,乐在其中。”唐.陆龟蒙《幽居赋》:“橡饭菁羹,笑谋生之太简。” 并列 以橡实当饭,以芜菁作羹。泛指粗菜淡饭。《梁书·安成王秀传》:“或~,惟日不足;或葭墙艾席,乐在其中。”△常用于形容清苦的生活。
〔~树〕即“栎( lì)树”。简称“橡”,如“~子”(橡树的果实)。 〔~胶树〕常绿乔木,枝细长,三个椭圆形小叶构成复叶,开白花,结球形蒴果。简称“橡”,如“~皮”。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喂牲畜:~牛。
韭菜的花:“秋韭冬~”。 古代指“芜菁”(即“蔓菁”)。 华丽:“丽服扬~”。 水草:“唼喋~藻”。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
《唐韻》徐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似兩切,𠀤音樣。 《玉篇》栩實也。 《博雅》柔也。蔕有斗,可染皁。 《周禮·掌染註》謂之象斗,實可食。 《列子·說符篇》夏食菱芰,冬食橡栗。 《晉書·庾袞傳》與邑人入山拾橡。
『菁』《唐韻》子盈切《集韻》《類篇》咨盈切,𠀤音精。 《說文》韭華也。 《張衡·南都賦》秋韭冬菁。 《註》廣雅曰:韭,其華謂之菁。 又菁茅。 《書·禹貢》包匭菁茅。 《管子·輕重丁》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 又蔓菁。 《周禮·天官》醢人菁菹。 《註》菁,蔓菁也。 又蕪菁,《後漢·桓帝紀》種蕪菁以助人食。 又菁,華英也。 《張衡·西京賦》麗服颺菁。 又《集韻》倉經切,音靑。菁菁,花盛貌。 《詩·唐風》有杕之杜,其葉菁菁。 又地名。 《謝靈運·山居賦》三菁五奧。 《自註》三菁,在太平之北。
『羹』《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𠀤音庚。 《說文》作𩱧。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 《爾雅·釋器》肉謂之羹。 《註》肉臛也。 《疏》肉之所作臛名羹。 《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 《禮·樂記》大羹不和。 《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又《云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又《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又《集韻》盧當切,音郞。 《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 《釋文》音郞。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