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罪恶。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谓罪大恶极,一死尚不足以抵罪。《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咎(一读 ㄐㄧㄡˋ jiù 救,一读 ㄍㄠ gāo 高,此处读 ㄍㄠ gāo 高)繇( ㄧㄠˊ yáo 摇):即皋陶,舜时掌刑法的大臣。 述补 辜,罪。死了也还有罪。形容罪大恶极。《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贬义。多用于描写罪责方面。→罪不容诛十恶不赦 ?功标青史。也作“死有余僇”、“死有余责”、“死有余诛”、“死有余罪”。 解释 辜:罪,罪过。即使死了也不足以抵其罪。形容罪大恶极。 出处 《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 有余辜。” 路温舒是东汉巨鹿东里人。他父亲是东里的守门人,让路温 舒放羊。路温舒把蒲草编联起来,抄写书籍,逐渐积累了不少学 问,得以做了一个管理监狱的小吏。他又专心学习法令,县里遇 到疑难事情大家都来问他。太守到县里来视察时,看到路温舒, 非常欣赏他,让他担任治理监狱的官佐。后来,路温舒又学习 《春秋》,懂得了治理国家的大义。 汉宣帝即位后,路温舒上书,认为应该崇尚德政,宽缓刑罚。 他在上呈的奏章中说:“陛下刚刚登上最尊贵的位置,与天意相 合,应当改变前代的过失,涤除繁琐的礼仪、政令和刑罚,革除 人民的疾苦。我听说秦朝有十个失误,其中一个现在仍然存在, 那就是办理狱讼的官吏。秦朝时,耻事文学,爱好勇武,看不起 仁义的士人,看重治理监狱的官吏。那时,正直的劝谏称作诽谤, 劝谏的忠言叫做妖言,儒生不为世用,忠言淤积于胸,阿谀奉承 的声音充满了耳朵,真实的祸患被遮蔽起来,这便是秦朝灭亡的 原因。现今天下没有战争和饥寒,父子夫妻能够致力于经营自己 的家庭,但是这种太平还没有遍及天下,原因就在于狱讼这一祸 患。现在的官吏把苛严当做明断,玩弄法律,使人深陷于罪者获 得了公平的名声,真正公平断案的人反倒后患无穷。官吏们害怕 案情上奏后被驳回,就对判词精心加以锤炼和罗织。这种情况下, 上奏的判词写成后,即使咎繇来审理此案,也仍然会认为嫌犯即 使死了也不足以抵罪。所以天下的祸患,没有比狱讼更大的;败 坏法令,扰乱政治,离间亲近,堵塞正道,没有比狱吏更厉害的。 希望陛下简省法治,宽缓刑罚,革除弊政,那么太平的风气可以 在世上兴起,和乐就会像苍天一样没有穷尽。”宣帝认为路温舒说 得很好,路温舒因此得以升迁,路家成为显贵的家族。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 无知觉:睡得~。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 极,甚:乐~人。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罪:无~。~功(罪行)。死有余~。 负,背:~负。 姓。
《廣韻》息姊切《集韻》《韻會》《正韻》想姊切,𠀤斯上聲。 《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氣窮也。 《釋名》死者,澌也,若冰釋澌然盡也。 《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 《關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氣聚散耳。 《禮·曲禮》庶人曰死。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又《周禮·天官·疾醫註》少曰死,老曰終。 又《山海經》有不死國,在南海大荒中。 《郭璞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又圓丘山有不死樹。 《郭璞贊》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 又《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 又《劉孟會云》祖州海島產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 又姓。自、死、獨、膊,代北四姓也。見《氏族略》。 又叶息利切,音四。 《宋玉·九辯》願徼𡴘而有待兮,泊莽莽與埜艸同死。叶上至。 《說文》从人作𣦸。 又𣦹,同。
『有』《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余』《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𠀤音餘。 《說文》語之舒也。 《爾雅·釋詁》我也。 又四月爲余月。 又接余,荇菜也。 又《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 《註》比余,髮之飾也。 又姓。由余之後。 又《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又《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又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 《漢陽厥𥓓》褒斜作褒余。 又叶演女切,音與。 《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𨿜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又與餘同。 《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 《註》余同餘。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余。 《說文》饒也。 《玉篇》殘也。 《廣韻》賸也。 《周禮·天官·冢宰》以九賦斂財賄。九曰幣餘之賦。 《鄭註》百工之餘。 《左傳·文元年》歸餘于終。 又《孟子》餘夫二十五畝。 《註》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五口八口爲率。如有弟,是餘夫也。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註》餘謂羡也。鄭康成謂:餘子卿大夫之子,當守於王宮者也。 《左傳·宣二年》又宦其餘子。 《註》餘子,嫡子之母弟。 又國名。 《春秋·莊二年》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註》於餘丘,國名。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二年》莒敗齊師于壽餘。 又舟名。 《左傳·昭十七年》楚大敗吳師,獲其乗舟餘皇。 又草名。 《山海經》招搖山有草,如韭,靑花,名祝餘,食之不飢。 又姓。晉有餘頠,餘文仲。 又梁餘、夫餘,俱複姓,見《姓譜》。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 《莊子·讓王篇》其緒餘以爲國家。 《司馬彪註》緒餘,殘也。緒音奢,餘音耶。 又叶夷周切,音由。 《韓愈·駑驥詩》嘶鳴當大路,志氣若有餘。騏驥生絕域,自矜無匹儔。 又叶羊遇切,音裕。 《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 《正字通》按《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本作公,因聲近譌作余,故註云余當爲餘,謂縣都畜聚之物。據本註,餘不當作余。《正韻》四魚餘字註,引《周禮》餘亦作余。合余餘爲一,非。
『辜』《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姑。 《說文》罪也。从辛古聲。 《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周禮·夏官》以救無辜,伐有罪。 又必也。 《前漢·律歷志》六律,姑洗。洗,絜也。言陽氣洗物辜絜之也。 《註》辜絜,必使之絜也。 又磔也。 《周禮·春官》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註》疈,披牲胷也。疈辜,披磔牲以祭也。 又障也。 《後漢·靈帝紀》豪右辜榷。 《註》謂障餘人賣買而自取其利也。一作辜較,義同。 又辜較,大槪也。詳車部較字註。 又月名。 《爾雅·釋天》十一月爲辜。 又姓。 《字彙補》古文辜字。註詳辛部五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