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
成语注音 ㄐ一ㄤ ㄌㄤˊ ㄘㄞˊ ㄐ一ㄣˋ
成语正音 “郎”,不能读作“lǎng”。
成语简拼 jlcj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江郎才儘
成语英文 one's literary talent is at an ebb(have lost one's talent; one's inpiration has dried up)
成语法文 au bout de son latin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成语示例


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成语典故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gān)(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姓。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才女貌。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女~。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君。 封建时代的官名:~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员外~。 姓。

〔屎壳~〕“蜣螂”的俗称。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 副词。❶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❷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极,最:~底下。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 )。~管。 都,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江』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雙切,音杠。水名。 《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 《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 《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 《書·禹貢》岷山導江。 《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又《書·禹貢》三江旣入。 《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 《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 《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 《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又九江,在荆州。 《書·禹貢》九江孔殷。 《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又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 《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又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又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又《韻補》叶古紅切,音公。 《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又名江魚爲公魚。

『才』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 《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 《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 《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又天地人爲三才。 《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 《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 《論語》才難,不其然乎。 《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 《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 《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又質也,力也。 《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 《傳》多材也。 《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又姓。明尙書才寬。  又《集韻》通作材。 《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 《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又《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 《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又與裁通。 《戰國策》惟王才之。  又與財通。 《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又《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 《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又作代切,音再。義同。  又叶卽由切,音遒。 《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栽。 《說文》言之閒也。 《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 《爾雅·釋詁》哉,閒也。  又《爾雅·釋詁》哉,始也。 《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書·伊訓》朕哉自亳。  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又《玉篇》語助。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 《書·益稷》禹曰:兪哉。 《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又與材通。 《論語》無所取材。 《註》古字材哉同。  又音載。 《書·武成》哉生明。 《釋文》徐音載。  又《詩·大雅》𨻰錫哉周。 《傳》哉,載也。 《疏》文王能布𨻰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又叶將其切,音貲。 《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又《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說文》本作𠳆。  又𢦔。

『尽』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 《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𠀤秦上聲。 《說文》器中空也。 《小爾雅》止也。 《玉篇》終也。 《廣韻》竭也。 《集韻》悉也。 《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 《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 《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 《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 《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 《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 《註》適可而止也。  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 《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又姓。見《萬姓統譜》。  又《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𠀤津上聲。 《類篇》極也。 《正韻》盡之也。 《書·康誥》往盡乃心。 《詩·小雅》孔惠孔時,維其盡之。 《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 《禮·樂記》殷周之𣠋盡矣。  又《韻會》皆也。 《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又《類篇》任也。 《增韻》縱令也。 《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 《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又盡盡,極視盡物之貌。 《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又《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𠀤秦去聲。亦竭也。 《周語》齊國佐其語盡。 《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 《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 《註》盡,猶空也。 《字彙》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