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舞雩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í shuǐ wǔ yú
成语注音 一ˊ ㄕㄨㄟˇ ㄨˇ ㄩˊ
成语简拼 ysw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成语示例


亮今甚贫,疑此景之可致,故以为可只作富贵者之事业。而来谕便谓‘做沂水舞雩意思不得,亦不是抱膝长啸底气象’。如此则咳嗽亦不可矣。宋·陈亮《又一巳春书之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成语典故

《论语.先进》载:孔子要子路、曾晳、冉有等人“各言其志也。”曾晳说他喜欢:“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曾晳,名点)也!’”后以“沂水舞雩”谓知时处世,优游逸乐。宋 陈亮《又乙巳春书之二》:“而来谕便为‘做沂水舞雩意思不得,亦不是抱膝长啸底气象’。” 见“沂水弦歌”。舞雩,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转指舞雩台。宋·陈亮《又乙巳春书之二》:“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当时论者以为贫人安得此景致。亮今贫甚,疑此景之可致,故以为可只作富贵者之事业。而来谕便谓‘做~意思不得,亦不是抱膝长啸底气象。’如此则咳嗽亦不可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河〕水名,源出中国山东省,至江苏省入海。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技。~姿。~会。~剑。~女。~曲。~台。 耍弄:~弊。~文弄墨。

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祭。~禳(出雨消灾)。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沂』

《唐韻》《集韻》《韻會》𠀤魚衣切,音溰。水名。 《說文》水出東海費縣。一曰沂水出泰山,蓋靑州浸。 《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浸沂沭。 《水經注》沂水於下邳縣北西流,分爲二水,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閒以爲圮,子房遇黃石公,卽此處。 《地理通釋》曾氏曰:徐州之水,以沂名者非一。酈道元謂出尼丘山,西北逕魯之雩門,謂之沂水。出泰山武陽之冠石山,亦謂之沂水。  又山名。四鎭之一。 《周禮·春官·大司樂》四鎭五嶽。 《註》靑州之沂山。  又地名。 《左傳·定五年》大敗夫㮣王于沂。 《註》沂,楚地。  又州名。本秦琅邪地,宋置北徐州,周攺沂州,今屬兗州府。  又沂水,縣名。本春秋鄆邑,今屬靑州府。俱見《廣輿記》。  又姓。 《一統志》有沭陽令沂州。  又《集韻》《正韻》𠀤魚巾切,音銀。器之釿鍔。釿或作沂。 《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  又《杜篤·論都賦》奮彗光,埽項軍,遂濟人難,蕩滌於泗沂。 《班固·答賔戲》張良受書於邳沂。俱作魚巾切。

『水』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𠀤稅上聲。 《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 《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 《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 《又》水曰潤下。 《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 《易·乾卦》水流濕。 《說卦》坎爲水。 《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 《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 《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 《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 《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 《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舞』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𠀤音武。 《說文》舞樂也。 《玉篇》足相背也。 《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  又鍾體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 《註》此四名者,鍾體也。  又變弄也。 《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 《又》舞知以御人。  又官名。 《周禮·地官》有舞師。  又地名。 《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 《前漢·地理志》舞隂,縣名。  又姓。

『雩』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𠀤音于。 《說文》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聲。 《玉篇》請雨祭也。 《爾雅·釋訓》舞號雩也。 《註》雩之祭,舞者吁嗟而求雨。 《禮·月令》仲夏大雩。 《註》。雩,吁嗟求雨之祭也。 《左傳·桓五年》龍見而雩。 《註》遠爲百穀祈膏雨也。 《疏》雩之言遠也。遠者豫爲秋收,言意深遠也。  又雩婁。地名。 《左傳·襄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 《釋文》雩,音于。  又《前漢·地理志》豫章郡雩都,琅邪郡雩叚。  又《廣韻》况于切《集韻》匈于切,𠀤音訏。 《廣韻》雩婁,古縣名。在廬江。 《左傳·雩婁釋文》徐邈讀。  又《集韻》休居切,音虛。 《左傳·雩婁釋文》韋昭讀。  又《集韻》汪胡切,音烏。 《左傳·雩婁釋文》或讀一呼反。  又《集韻》《類篇》𠀤王遇切,音芋。 《爾雅·釋天》螮蝀謂之雩。螮蝀,虹也。 《註》俗名美人虹。江東呼雩。 《釋文》雩,于句切。 《說文》或作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