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雨栉风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ù yǔ zhì fēng
成语注音 ㄇㄨˋ ㄩˇ ㄓˋ ㄈㄥ
成语简拼 myzf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沐雨櫛風
成语英文 expose oneself to rains and wind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今嗣昌代朕在外督师,沐雨栉风,颇著辛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丕《黎阳作》诗:“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成语典故

《庄子.天下》:“昔禹湮洪水……沐甚雨,栉疾风。”成玄英疏:“赖骤雨而洒发,假疾风而梳头,勤苦执劳,形容毁悴。”后因以“沐雨栉风”形容饱经风雨,辛勤劳苦。三国 魏 曹丕《黎阳作》诗之一:“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见“栉风沐雨”。语本《庄子·天下》:“昔者禹之湮洪水……沐甚雨,栉疾风。”《北史·齐本纪》:“前王之御时也,~,拯其溺而救其焚,信必赏,过必罚,安而利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洗头发:~浴。栉风~雨(喻辛苦奔波,饱经风雨)。 润泽,或受润泽:~恩。 古代官员休假:~日。休~。 整治:助之~椁。 米汁。 姓。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下雨,落下:~雪。

梳子和篦子的总称,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比。 梳头:~发。~沐(“沐”,洗脸)。 剔除:“~垢爬痒”。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卜切,音木。 《說文》濯髮也。 《詩·衞風》豈無膏沐。 《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 《疏》沐用潘,浴用湯。  又《漢官儀》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又潤澤之意。 《後漢·明帝紀》冬無宿雪,春不燠沐。 《註》沐,潤澤也。言無暄潤之氣。  又治也。 《禮·檀弓》夫子助之沐槨。  又溟沐,細密之雨也。 《揚子·太𤣥經》密雨溟沐。  又姓。漢有陳郡太守沐寵。

『雨』

《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羽。 《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玉篇》雲雨也。 《元命包》隂陽和爲雨。 《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 《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 《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歐許切,音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芋。 《集韻》自上而下曰雨。 《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小雅》雨我公田。 《釋文》雨,于付反。 《禮·月令》仲春始雨水。 《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又叶羽軌切,音以。 《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