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ì guó ān bāng
成语注音 ㄓˋ ㄍㄨㄛˊ ㄢ ㄅㄤ
成语简拼 zga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治國安邦
成语日文 国を治めてやすらかにす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反义词



成语示例


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咱们女人图什么?又不想开天辟地,治国安邦,图的不就是个舒服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成语典故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元 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并列 邦、国家。治理国家,安定天下。元·无名氏《猿听经》1折:“不能勾~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褒义。多用于从政或抱负方面。→治国安民 ?祸国殃民 也作“治郭安邦”。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 整理:~河。~水。 惩办:~罪。处(chǔ)~。 医疗:~病。~疗。医~。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 从事研究:~学。~史。 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 姓。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姓。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装设:~置。~家立业。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姓。

国:友~。邻~。~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国(国家)。~人(本国的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治』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𠀤音持。水名。 《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又水,出泰山。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門郡。 《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又理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日嬪婦,化治絲枲。  又盈之切,音怡。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穉。亦理也。 《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又𥳑習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禮。  又校也。 《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又有所求乞也。 《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又監督也。 《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 《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 《註》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又才多亦曰治。 《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 《註》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又道家靜室曰治。 《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又所都之處曰治。 《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 《註》治,謂都之也。  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毛氏韻增》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爲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𠀤直吏切。 《集韻》治古作乿。註詳水部五畫。

『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寒切,案平聲。 《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 《廣韻》徐也,止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註》安安,自然性之也。 《益稷》安汝止。 《註》謂止於至善也。  又寧也,定也。 《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又危之對也。 《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又佚樂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 《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又何也。 《禮·檀弓》吾將安仰。 《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又與焉同。 《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又姓。 《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又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又叶烏前切,音煙。 《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又叶於眞切,音因。 《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邦』

《唐韻》博江切《集韻》《韻會》悲江切,𠀤音梆。 《說文》國也。 《周禮·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註》大曰邦,小曰國。  又《釋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 《書·蔡仲之命》乃命諸王邦之蔡。  又姓。 《正字通》明有邦嚴。  又叶卜工切,音崩。 《詩·小雅》以畜萬邦,叶上訩。 《又》保其家邦。叶上同。  又《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詩》《易》邦字𠀤同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