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同流


   泾渭:泾水、渭水。比喻是非、好坏不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ng wèi tóng liú
成语注音 ㄐ一ㄥ ㄨㄟˋ ㄊㄨㄥˊ ㄌ一ㄡˊ
成语简拼 jwt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涇渭同流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泾渭:泾水、渭水。比喻是非、好坏不分。


近义词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夫岂知世终异数,泾渭同流。”


成语典故

主谓 泾水和渭水清浊不同,两河水同时流过。比喻是非混淆,同流合污。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夫岂知世终异数,~。”△贬义。常用来表示对事物不分界限,是非混淆的行为。→是非不分 清浊同流 ?明辨是非 泾渭分明。 也作“泾渭不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河〕水名,发源于中国甘肃省,注入陕西省渭水。简称“泾”,如“~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浊,两水在会合处清浊不混,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涇)

〔~河〕水名,源出中国甘肃省,流入陕西省,会泾水入黄河。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和,跟:~流合污。 姓。

〔胡~〕见“胡”。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品类,等级:~辈。~派。 指不正派:二~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渭』

《廣韻》《集韻》《韻會》𠀤于貴切,音胃。水名。 《春秋·說題辭》渭之爲言布也。 《說文》水出隴西首陽渭首亭南谷。 《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浸渭洛。 《書·禹貢》導渭自鳥䑕同穴。  又州名。 《廣韻》秦始置隴西郡,後魏置渭州。 《廣輿記》今爲鞏昌府。  又府有通渭縣。  又渭源縣,屬臨洮。渭南縣,屬西安。  又濩渭,衆波聲。 《木華·海賦》瀖泋濩渭。  又《埤蒼》沸渭,不安貌。 《王褒·洞簫賦》若雷霆輘鞫,佚豫以沸渭。

『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流,覃也。 《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 《書·舜典》流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流。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 《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 《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 《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 《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