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沦吞枣


   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ún lún tūn zǎo
成语注音 ㄏㄨㄣ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
成语简拼 hltz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渾淪吞棗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24卷:“今学者有几个理会得章句,也只是浑沦吞枣。”


成语典故

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朱子语类》卷一二四:“今学者有几个理会得章句,也只是浑沦吞枣。”亦作“浑抡吞枣”。元 耶律楚材《〈心经宗说〉后序》:“嗟见浑抡吞枣,只管诵持。” 偏正 浑,全。浑沦,整个地。整个地把枣吞下去。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整个加以接受,不能消化吸收。《朱子语类》卷124:“今学者有几个理会得章句,也只是~。”△贬义。常用于形容人们在读书等方面的接受方法。→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 ?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也作“浑抡吞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水不清,污浊:~水摸鱼。~浊。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人。~话。~蛋。~~噩噩。 全,满:~身。~然。 天然的,淳朴的:~古。~朴。~厚。 简直:“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 姓。

水上的波纹:~漪。 沉没(mò),降落:~落。~陷。~亡。沉~。~丧(sàng)。~殁。~肌浃髓(浸透肌肉,深入骨髓。喻感受或中毒深)。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吞』

《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𠀤音𨹙。 《說文》咽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  又《廣韻》吞,滅也。 《增韻》幷包也。 《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  又《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𠀤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  又《集韻》咽也。 《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 《釋文》吞,敕恩反。  又音天。 《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